:::
資料庫查詢時間:187.5018 ms
共 10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矯枉過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哺虎,不計禍福。大道不誅,誅首惡。子胥笞墓不究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
(2) 子胥:伍員(?∼西元前664),字子胥,春秋楚人。與父兄俱仕楚,楚平王聽信讒言,殺其父兄,後逃亡吳國,佐吳伐楚,並得以使己復仇雪恥。又吳王夫差滅越國後,欲釋越王句踐回國,伍員極力諫阻,夫差不聽,反而聽信讒言殺了他。伍員死前預言越必滅吳,九年後果然應驗。
(3) 笞:音ㄔ,用鞭或竹板打。
(4) 卒王:指楚平王。
(5) 昭王:春秋時楚人,生卒年不詳。平王之子,名壬。伍員助吳王闔廬攻楚,入楚都城郢時,楚昭王出奔,使申包胥求援於秦。後來吳伐陳,昭王救之,囤兵於城父,因...
|
瀝膽墮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及。文中列舉古代聖王,均是上承天命,下順人心,所以能夠建立邦業,造福萬民;今日隋文帝也是因為四方臣民諸侯的愛戴,又有上天的祥瑞、讖語為證,因為隋文帝對人總是坦誠相待,忠貞不二,所以才能完成帝業,統治天下,以此勸梁士彥等人打消謀反的念頭。後來「披肝瀝膽」被用來比喻赤誠相待,忠貞不二。
|
門庭如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威王:齊威王(?∼西元前343),戰國時齊國國君,名因齊。曾起兵西擊趙、衛,敗魏於濁澤,國大治,諸侯不敢加兵於齊者二十餘年。自稱為王,在位三十六年,卒諡威。
(2) 徐公:戰國時齊國的美男子,生卒年不詳。
(3) 私:偏愛。
(4) 蔽:受蒙蔽、受隱瞞欺騙。
(5) 刺:當面指責過失。
(6) 燕:周代姬姓諸侯國,故址在今河北、遼寧及韓國北部。戰國七雄之一,後與齊、楚、韓、趙、魏為秦所滅。
(7) 趙:戰國七雄之一,約統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
(8) 韓:戰國七雄之一,戰國時晉大夫韓氏與趙、魏分晉,其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及山西省東南部一帶。介於魏、秦、楚三國之間,為兵...
|
愎過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 伍參:春秋時楚國人,伍奢之父,生卒年不詳。為楚莊王所寵幸之臣。
(5) 晉:國名,周代諸侯國。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及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6) 先縠:春秋時晉國大夫,生卒年不詳。又稱原縠,因食采於彘,故又稱彘子。縠,音ㄏㄨˊ。
(7) 剛愎:固執己見,不肯接受他人的意見。愎,音ㄅ|ˋ,任性、固執。
(8) 君而逃臣:楚莊王為君,晉師統帥為臣,君畏臣而逃。
(9) 社稷:本指土神和穀神,因社稷為帝王所祭拜,後用來泛稱國家。
(10) 病:以此為憂,為其所困。
(11) 次:駐紮。
(12) 管:鄭國地名,地約在今河南省鄭...
|
百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侯。《詩經.大雅.假樂》:「百辟卿士,媚于天下。」《文選.卷三.賦.張衡.東京賦》:「然後百辟乃入司儀辨等。」唐.李善.注:「百辟,諸侯也。」
|
矯枉過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哺虎,不計禍福。大道不誅,誅首惡。子胥笞墓不究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
(2) 子胥:伍員(?∼西元前664),字子胥,春秋楚人。與父兄俱仕楚,楚平王聽信讒言,殺其父兄,後逃亡吳國,佐吳伐楚,並得以使己復仇雪恥。又吳王夫差滅越國後,欲釋越王句踐回國,伍員極力諫阻,夫差不聽,反而聽信讒言殺了他。伍員死前預言越必滅吳,九年後果然應驗。
(3) 笞:音ㄔ,用鞭或竹板打。
(4) 卒王:指楚平王。
(5) 昭王:春秋時楚人,生卒年不詳。平王之子,名壬。伍員助吳王闔廬攻楚,入楚都城郢時,楚昭王出奔,使申包胥求援於秦。後來吳伐陳,昭王救之,囤兵於城父,因...
|
一隙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竅不通」之典源,提供參考。 《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亡國之主一貫,天時雖異,其事雖殊,所以亡同者,樂不適也。樂不適則不可以存。糟丘酒池,肉圃為格,雕柱而桔諸侯,不適也。刑鬼侯之女而取其環,截涉者脛而視其髓,殺梅伯而遺文王其醢,不適也。文王貌受,以告諸侯。作為琁室,築為頃宮,剖孕婦而觀其化,殺比干1>而視其心,不適2>也。孔子3>聞之曰:「其竅4>通,則比干不死矣。」夏、商之所以亡也。 〔注解〕
(1) 比干:商朝人,生卒年不詳。商王紂的叔父,與微子、箕子稱殷之三仁。因諫紂不聽而被殺。
(2) 不適:不合乎義理。
(3)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
|
伯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1)相傳為炎帝孫。《山海經.海內經》:「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2)殷的諸侯。《左傳.昭公二十年》:「有逢伯陵因之。」晉.杜預.注:「逢伯陵,殷諸侯,姜姓。」
|
德川幕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自奈良時代(西元八世紀)後,政權漸落入諸侯手中,形成如中古西歐的封建制度。到十二世紀,更演變成幕府政治,天皇無權,掌權諸侯以大將軍名義組成幕府,管理中央政府,而地方諸侯仍互相吞併不已。到十六世紀,德川幕府掌權,拒絕外國傳教士傳道、商人貿易,且不准日本船隻航行海外,實行閉關自守政策,此後兩百年進入所謂「鎖國時期」。
|
優游少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析導致亡國的原因,多達四十餘條,這是他總結歷代治亂興亡的結果。一個國家,如果君主的權力、領土小,而諸侯、大夫們的權力、封地大,那就可能滅亡。忽視法律禁令而致力於權謀智計,荒廢內政,必須倚靠外援的國家,可能滅亡。官吏喜好研究私家學術,貴族子弟們愛好爭論是非,商人在國外屯積財貨,而人民卻在國內忍受窮困的國家,可能滅亡。喜好修建宮室臺榭,經常勞動百姓、消耗財物的國家,可能滅亡。講求祭祀鬼神、迷信卜筮的國家,可能滅亡。可以用權勢謀求官職,可以用賄賂取得爵祿的國家,可能滅亡。處事遲緩而無成就,行事柔弱而缺乏果斷,喜好與憎惡都無法決定,沒有堅固立場的國家,可能滅亡。後來「優柔寡斷」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