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勗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勵。漢.蔡琰〈悲憤詩〉二首之一:「託命於新人,竭心自勗厲。」
弘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力勸、獎勵。《南史.卷六.梁武帝本紀上》:「且聞中間立格,甲族以二十登仕,後門以過立試吏,豈所以弘獎風流,希向後進。」《文選.任昉.為范始興作立太宰碑表》:「陛下弘獎名教,不隔微物,使臣得駿奔南浦,長號北陵。」
繃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拉扯扯,強支持。元.劉庭信〈折桂令.想人生最苦離別〉曲:「嬌模樣甚實曾丟抹,好時光誰曾受用,窮家活逐日繃拽。」
有觸即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原性,他與李開先執手獨處時,談到「命」與「性」,前人所論均不夠深入,其時能論者,非張氏即李氏也,並李氏多多用心,李氏乃銘記在心。 (4) 易:改變。
薄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粗淺的技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學》:「諺曰:『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也作「薄技」。
疾聲遽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處罰,而不傷人,有好的績業也歸功於下屬。出巡地方時,常與當地文人討論經義,與地方父老閒話家常,並訓少年做人處事的道理,使地方人士都受到他的影響而感化。由於他這種寬厚穩重的性格,使他即使面對急迫的事,也都不會因慌張而大聲說話。《後漢書》裡用「未嘗疾言遽色」來表示劉寬,處事一直相當穩重。後來「疾言厲色」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言語急迫,神色嚴厲,形容人發怒的樣子。
大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中正之道。《書經.大禹謨》「民協于中」句下漢.孔安國.傳:「民皆命於大中之道,是汝之功,之。」
懲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對邪惡懲戒,以勸人為善。參見「懲惡勸善」條。《後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傳》:「信賞罰以驗懲勸,糾游戲以杜姦邪。」
走頭沒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走投無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走投無路」的「走投」是「走而投向」的意思。宋代范成大有一首〈初發桂林有出嶺之喜但病餘便覺登頓至靈川疲甚自歎羸軀乃無一可偶陸融州有使來書此寄之〉詩,中間有兩句:「走投破驛宿,強飯不下咽。」就是說一路奔波,投宿在破驛站,強想吃點東西,卻嚥不下去。所以「走投無路」的意思就是不知走向何處、投向何方,眼前無路可走了,用來比喻一個人陷入困境。元代時,楊顯之所寫的戲曲《瀟湘雨》第三折中,就用了「走投無路」來表示主角的困境。內容描述女主角張翠鸞被押解,經過沙門島,碰到一場大雨,又冷又溼,不但雙腳陷在泥濘中,舉步維艱,又閃了腰,真是不知該如何是好,因此覺得這沙門島...
拉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牽拉馬匹。如:「拉馬散步。」
2.拉攏男女雙方做不正當媾合的行為。也指謀合不正當的關係。如:「他一向不做好事情,專門替人拉馬,仲介情色,在鄉里間風評非常不好。」也稱為「拉皮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