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984.3656 ms
共 10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戴罪圖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帶罪立功,將功折罪。《明史.卷二一一.馬芳傳》:「帝令察爌辦賊,許戴罪圖功,否即以賜劍從事。」《清史稿.卷二五.宣統本紀》:「總督瑞澂棄城走,遂陷武昌,詔奪澂職,仍命權總督事,戴罪圖功。」也作「帶罪立功」、「戴罪立功」。
|
堅城清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堅壁清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堅壁清野」是一種作戰策略,使敵人即使在攻下據點之後,也毫無物資、設施可用。典源出自《後漢書.卷七○.鄭孔荀列傳.荀彧》。書中記載曹操打算攻打徐州,謀士荀彧勸阻說:「昔日漢高祖劉邦爭奪天下時,是先保住關中;光武皇帝劉秀平定天下時,是先占據河內。他們深根固本,進可攻,退可守,所以最後能夠獲得成功。現在您占領的是軍事要地,如果不先安定下來,要如何深根固本?而且徐州現在正在收割,一定會堅守壁壘,並將郊野上的糧食收光,如果我們攻不下城池,又沒有糧食,我方的處境就很危險了。」曹操聽了荀彧的話後,就取消攻打徐州的計畫。後來「堅壁清野」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一種作戰策...
|
分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分異爭奪。《禮記.曲禮上》:「分爭辯訟,非禮不決。」
|
黃庭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天即被罷免。隨後流放至宜州(今廣西宜山)卒。 文學主張他在詩歌上主張創新,其手法多側重在點鐵成金與奪胎換骨等形式,影響後世深遠,形成宋代最大的詩歌主流-江西詩派,並被奉為祖師。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詩名尤盛,與蘇軾並稱蘇黃,朱弁《曲洧舊聞》:「東坡文章至黃州以後,人莫能及,唯黃魯直詩時可以抗衡。」,為江西詩派之祖。有《豫章黃先生文集》、《山谷琴趣外篇》。
|
杜漸除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它逐漸擴大,這樣才可以除去禍患,聚集福慧。後來和帝命丁鴻為太尉兼衛尉,駐守宮廷,並收回竇憲的兵權,削奪竇氏的權力,終於化解了一場政治危機。後來「防微杜漸」這句成語可能就這裡演變而出,在錯誤或壞事萌芽的時候及時制止,杜絕它發展。
|
校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表學校參加比賽的各種隊伍。如:「本校的足球校隊以驃悍聞名,曾多次奪得全縣足球比賽冠軍。」
|
民望所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眾望所歸」之典源,提供參考。 #《高僧傳.卷一.晉長安帛遠》1>帛遠,字法祖,本姓萬氏,河內人。父威達以儒雅知名,州府辟命皆不赴。祖少發道心,啟父出家,辭理切至,父不能奪,遂改服從道。……祖見群雄交爭,干戈方始,志欲潛遁隴右,以保雅操。會張輔為秦州刺史,鎮隴上,祖與之俱行。輔以祖名德顯著,眾望所歸,欲令反服2>,為己僚佐3>。祖固志不移,由是結憾。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晉書.卷六○.解系等列傳》。
(2) 反服:脫下僧服而穿軍服。此指還俗。
(3) 僚佐:助理事務的部屬。〔參考資料〕 《晉書.卷六○.解系等列傳》史臣曰:「自永嘉蕩覆,宇內橫流,億兆靡依,人神乏主。于...
|
足高氣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戍:生卒年不詳。孟嘗君門人。
(5) 齊:古國名。周武王封姜太公於齊,傳至戰國時,君位被權臣田氏篡奪,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山東省一帶地方,後為秦國所滅。
(6) 存亡繼絕:使瀕臨滅亡者,繼續存在。見「存亡繼絕」。
(7) 英桀:才智優異出眾。桀,通「傑」。
(8) 累:囑託。
(9) 說:通「悅」,音ㄩㄝˋ。喜愛。
(10) 中閨:宮中小門。閨,上圓下方的小門。
(11) 重:音ㄔㄨㄥˊ,外加。
(12) 門下:門下食客。上文所云「門人」亦同此。
(13) 郢:春秋時楚國的都城,位於今湖北省江陵縣。
(14) 登徒:複姓。
(15) 疾:通「急」,迅速。〔參考資料〕 《...
|
傳聞不如親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百聞不如一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百聞不如一見」這句成語的意思是聽別人述說千百遍,不如親眼看一次來得真確。典源出自《漢書.卷六九.趙充國辛慶忌傳.趙充國》。趙充國是武帝時破匈奴的大將軍。宣帝時羌人入侵邊疆,攻城奪地,殺害吏民。宣帝召集群臣計議,趙充國自告奮勇,表示願意帶兵抗敵。宣帝問他需要帶多少兵馬,趙充國說:「百聞不如一見。軍情在遙遠的地方是很難揣測的,我願意親自到西北邊境去看看,然後擬好作戰計畫,再向陛下報告。」趙充國到了邊境仔細考察後,擬定了駐兵屯守,整治邊境,分化羌人的策略,不久西北邊境終於安定。
|
赴蹈湯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上疏建言,景帝幾乎沒有不接受的。後來他倡議削諸侯封地,讓各諸侯王懷恨在心,當景帝果真採用其議,削奪諸侯王封地時,吳、楚等七個諸侯國便舉兵叛變,要求皇帝誅殺鼂錯,形成西漢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景帝為平息內亂,於是答應諸侯王的要求,犧牲了鼂錯。鼂錯雖然含怨而終,但他所提出的種種建議,對景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張應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將士保衛疆土,他說:「對於能固守城池及戰勝敵人者,要給予爵位以示獎賞;對於能攻陷敵方城池者,要贈予所得的財貨以增加他的財富與權勢。唯有如此,才能使將士們甘願冒著生命的危險,不顧生死的為國效忠。」後來「赴湯蹈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