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7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鳳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婦女高貴的頭飾,有挽髻和美化儀容雙重用途。最初的時候,秦始皇命人用金銀製成鳳形釵頭,用玳瑁為釵身,稱為「鳳釵」,作為宮人的頭飾。後來,歷代的風俗,也多用鳳釵作為貴婦人的首飾。但形狀隨自己的意思,沒有一定的造形。
司空經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司空見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司空見慣」這句成語,與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有關。劉禹錫和柳宗元是好友,兩人都因宰相王叔文的牽連被貶官。之後,劉禹錫的仕途就相當的乖舛,屢經波折後,好不容易才在唐文宗太和二年回到朝廷擔任主客郎中的官。「司空見慣」的故事,大概就發生在這個時候。當時京城有位曾經擔任過司空的李紳,也喜愛詩歌,因為久仰劉禹錫的才名,所以特別在自家擺設盛宴款待他。席中,還安排一位年輕貌美的歌妓表演。劉禹錫看到李紳隨手一擺,就是這麼盛大的場面,想必早已見慣了,不禁為自己乖舛遭遇,感到非常悲傷。劉氏曾經在江南擔任過刺史,所以詩中自稱為「江南刺史」。後來從這段故事摘出「司空見慣」這句成...
百計千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宮面質疏〉,即是勸諫君王應以古代聖君為榜樣,當朝中小人費盡心機,想盡一切辦法、計謀,想要蒙蔽聖上的時候,不要輕易聽信讒言。他批評朝中奸佞小人「千方百計誤陛下之聽」,使皇上無法省察群臣的諫言。「千方百計」這句成語可能出於此,就用來形容費盡心機,想盡一切辦法、計謀。
不入獸穴,安得獸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班超是東漢名將,為班彪之子,班固之弟。他年輕的時候,投筆從戎跟隨車都尉竇固與匈奴打仗,建立了許多戰功。後來竇固派班超出使西域,來到了鄯善國。鄯善國王對於班超一行人本來十分禮遇,但過了一段時間,卻明顯地冷淡起來。班超對這種情形感到不解,暗中探聽的結果,原來是匈奴也派了使者前來籠絡鄯善國王,使鄯善國王的心產生動搖。班超立刻召集所有的部屬三十六人,趁酒酣時候,激怒大家說道:「不探索老虎的巢穴,就不能捉到小老虎。現在唯一的方法,就是趁夜裡火攻匈奴使者,使他們不知道我們有多少人,一定會大驚恐,可以把他們全部殺掉,這樣一來,鄯善國王才會害怕,事功可以成...
目牛無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惠君不由讚嘆地問:「你是怎麼辦得到的?」庖丁說他所喜歡的是「道」,已經比技巧更進了一步。剛開始解牛的時候,眼睛所看的無非就是頭牛,根本無從下手。三年之後,才有所領略,眼睛已能看到牛的筋骨結構。到了現在,已可以不藉用目視,純粹運用精神感覺來動刀了。循著牛體天然的組織結構,削劈筋骨間的空隙,然後把刀子引向骨節的孔穴,牛就分卸完成了。在這個過程中,連牛體脈絡相連以及筋骨結合的地方都未曾觸及,更不用說會去傷到大骨頭了。一般好一點的廚子,每年要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切割的方式來解牛;普通一點的廚子,每月要換一把刀,因為他用硬砍的方式來解牛。以硬踫硬,刀刃當然容易受損。我這把刀已經使用了十九年,分卸過幾千頭牛...
明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早晨天亮的時候。《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君獨不見夫趣市者乎?明旦,側肩爭門而入;日暮之後,過市朝者掉臂而不顧。」《文選.揚雄.劇秦美新》:「旁作穆穆,明旦不寐。」
制約壓槓桿的反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丸掉入餵食盤之前,它會發出一種非常大的卡嗒聲。動物漸漸地就會把卡嗒聲和食物丸的出現聯結在一起。在那時候,卡嗒聲與主要獎賞(食物)的聯結,就成為次要獎賞(在後面的部份我們將談到次級增強作用)。卡嗒聲就變成了一種線索或訊號,指示動物如果做出走到食物盤的反應,它就會被獎賞。3. 壓槓桿:現在可將動物單獨留在史京納箱中。最後它將壓下槓桿,開啟食物庫,製造出卡嗒聲,增強壓槓桿的反應,並且指示動物走到食物盤那裡,而在那裡又會被食物增強。依據操作性制約的原則:壓槓桿的反應已經被獎賞了,將會再重覆出現;而當這種反應再出現時,它又會被獎...
晴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晴朗和暖。唐.元稹〈春六十韻〉:「震動風千變,晴和鶴一沖。」《水滸傳》第一○九回:「此時是孟冬時候,天氣晴和,只見數十隻漁船,捕魚的捕魚,晒網的晒網。」
光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裝在攝影機、照相機鏡頭內部的零件。由一套重疊的薄片構成,藉由一個環或桿的移動,以改變進光孔的大小,控制光線進入鏡頭的多寡,並有調節景深、減少光差等作用。[例]在中午光線正強的時候拍照,應把光圈調小,以免底片過度曝光。
彭瑞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賴和文學獎◎行政院文耕獎評論集《台灣文學探索》、《驅逐迷霧 找回祖靈── 台灣文學論文集》、《霧散的時候》、《文心集》、《文學評論百問》、《歷史迷路文學引渡》、《臺灣文學沈思錄》、《泥土的香味》、《文學隨筆》;作家評傳:《鍾理和傳》、《葉石濤評傳》、《台灣文學50家》、《瞄準臺灣作家》及文學史:《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1994台灣文學選》、《2002台灣文學年鑑》、《2003台灣文學年鑑》、《2004台灣文學年鑑》、《臺灣文學史論集》、《臺灣文學步道》、《國民文選小說》等。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