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花貓巧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花言巧語。《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二五回:「天師道:『那個聽你這個花貓巧嘴。』照頭就是一劍砍去。」
摩頂受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師父用手摸著要求出家者的頭,並為之授戒。《水滸傳》第四回:「長老用手與他摩頂受記,道:『一要皈依三寶,二要歸奉佛法,三要歸敬師友,此是三歸。』」也作「摩頂受戒」。
讚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歌詠讚頌佛教三寶的偈頌。《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三三:「又差二尼,能讚唄者,於日日中常持土屑及以淨水。」《宋史.卷二八七.李昌齡傳》:「每災異,輒聚緇黃,讚唄于其間。」也作「唄唱」、「唄讚」。
事與志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百九十九王,少一王,即北行萬里,即得一王,名普明王。其普明王白班足王,言:「願聽一日飯食沙門,頂禮三寶。」其班足王許之。一日時,普明王即依過去七佛法,請百法師,敷百高座,一日二時,講《般若波羅蜜》八千億偈竟,其第一法師為王即說偈,言:「……生老病死,輪轉無際。事與願違,憂悲為害。……」爾時,法師說此偈已,時普明王眷屬得法眼空,王自證得虛空等定,聞法悟解,還至天羅國班足王所眾中,即告九百九十九王,言:「就命時到,人人皆應誦過去七佛仁王,問《般若波羅蜜經》中偈句。」
心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虔誠的心。佛教徒以燃香供養三寶,對於未燃香而其心相同者,稱為「心香」。南朝梁.簡文帝〈相宮寺碑銘〉:「窗舒意蕊,室度心香。」
火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寺廟中的工人。《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三回:「小僧念他出胎失母,乳哺無人,叫過那火者來,抱他到施主家裡去,布施些乳哺。」
屁股震葫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極為害怕。《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一九回:「那些隊長、伍長唬得個屁股震葫蘆,都說道:『這一干軍人就是前日害病的。』」
破頭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楔子,用來補填間隙的東西。破頭楔指已破裂的楔不但不能彌補裂痕,反而會加大裂痕。比喻使事情更加紛亂的言語。《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一一回:「歇會兒,街坊上走出幾個硌硌确确、紇紇䌋䌋的地方來,到不去勸鬧,且加上個破頭楔。」
鐵石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鐵石心腸,不易動情的人。元.季子安〈粉蝶兒.這些時意懶心慵套.醉春風〉曲:「雁柱輕移,冰弦款撥,便是那鐵石人也情動。」《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一一回:「真個是潘安之貌,子建之才,你便是鐵石人也自意惹情牽。」
泛脣泛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批評議論。《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一七回:「猛然間作房裡囉囉唕唕,泛脣泛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