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好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愛惜生命而不嗜殺。《舊唐書.卷一三.德宗本紀下》:「朕以王者之德,在乎好生,人君之體,務於含垢。」《老殘遊記》第一一回:「由冬而春,由春而夏,由夏而秋,上天好生的力量已用足了。」
元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中國舊日以人君即位的第一年、或改元的第一年為元年。《公羊傳.隱公元》:「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飲流懷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飲水思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飲水思源」原作「飲流懷源」。庾信是南北朝著名的文學家。這首〈徵調曲〉是為歌詠人君法天地之道以長養萬物而作,其中「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兩句,提醒人們吃果實的時候要想到結果子的樹,而喝水的時候就要想到水的源頭,勸人不要忘記別人的恩惠。後來「飲水思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人不忘本。
杜漸防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防微杜漸」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丁鴻〈日食上封事〉(據《後漢書.卷三七.桓榮丁鴻列傳.丁鴻》引)人道悖於下,效驗見於天,雖有隱謀,神照其情,垂象見戒,以告人君。閒者月滿先節,過望不虧,此臣驕溢背君,專功獨行也。陛下1>未深覺悟,故天重見戒,誠宜畏懼,以防其禍。《詩》云:「敬天之怒,不敢戲豫2>。」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凶妖銷滅,害除福湊3>矣。夫壞崖破巖之水,源自涓涓;干雲蔽日之木,起於蔥青。禁微則易,救末者難,人莫不忽於微細,以致其大。恩不忍誨,義不忍割,去事之後,未然之明鏡也。臣愚以為左官外附之臣,依託權門,傾覆諂諛,以求容媚者,宜行一切之誅。 〔注解〕 (1) 陛下:...
盜名欺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欺世盜名」。見「欺世盜名」條。01.宋.鄭剛中〈論治道人材疏〉:「至若倚忠為奸,盜名欺世,無能為而可以害吾之有為,託能言而有以搖吾之國是者,茲又人君之所當去也。」02.《野叟曝言》第六四回:「弟亦非重視阿堵,而盜名欺世,實有所難;但人命事大,惟有將先生此舉,焚香告天,默表此心。」 
孝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詩》雲:「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紀孝行章•第十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醜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醜而爭則兵。 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 五刑章•第十一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 廣要道章•第十二子曰:「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
曳尾塗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拖著尾巴在泥路中爬行。語本《莊子.秋水》:「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比喻寧願貧困而逍遙自在,不願尊貴禮遇而備受拘束。《三國志.卷四二.蜀書.郤正傳》:「是以賢人君子,深圖遠慮,畏彼咎戾,超然高舉,寧曳尾於塗中,穢濁世之休譽。」也作「曳尾泥塗」。
駕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指揮、驅使。《三國志.卷五二.吳書.張昭傳》:「夫為人君者,謂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豈謂馳逐於原野,校勇於猛獸者乎?」
無翼而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不翼而飛」。見「不翼而飛」條。01.《管子.戒》:「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無方而富者生也。」(源)02.北齊.劉晝《劉子.卷四.薦賢》:「玉無翼而飛,珠無脛而行,揚聲於章華之臺,炫燿於綺羅之堂者,蓋人君之舉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庇護。如:「庇廕」、「廕庇」。《管子.君臣上》:「夫為人君者,廕德於人者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