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0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為。《荀子.性惡》:「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漢.王充《論衡.明雩》:「天至賢矣,時未當雨,偽請求之,故妄下其雨,人君聽請之類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統轄、管理。如:「統攝」。《後漢書.卷六六.陳蕃傳》:「人君者,攝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維。」
膠柱鼓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一:「博習古人之言,深知已成之事,其心雖忠於輔國,而胸中無機變之才,是古非今,膠柱鼓瑟,而強人君以難行之事。然觀其本情忠鯁,亦可謂端人正士矣。」
不知所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未知所措注音︰ㄨㄟˋ ㄓ ㄙㄨㄛˇ ㄘㄨㄛˋ漢語拼音︰wèi zhī suǒ cuò釋義︰猶「不知所措」。見「不知所措」條。 01.宋.陳亮〈酌古論二.薛公〉:「方敵人勃然而起,人君四顧惶惑,茫然未知所措。」 參考詞語︰罔知所措注音︰ㄨㄤˇ ㄓ ㄙㄨㄛˇ ㄘㄨㄛˋ漢語拼音︰wǎng zhī suǒ cuò釋義︰猶「不知所措」。見「不知所措」條。 01.《太平廣記.卷四八四.李娃傳》引《異聞集》:「生惶惑發狂,罔知所措。」 02.《水滸全傳.第四回》:「嚇得莊家目睜口呆,罔知所措。」 參考詞語︰莫知所措注音︰ㄇㄛˋ ㄓ ㄙㄨㄛˇ ㄘㄨㄛˋ漢語拼音︰mò zhī suǒ cuò釋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險地去取得勝利成功。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條。 01.清.袁枚〈答某學士書〉:「宋則不然。大半賢人君子,皆先入釋教中,明心見性,深造有得,然後變貌改形,遁而之儒,且以入虎穴得虎子自矜,而不知久居虎穴中,已作牛哀之化而不自知。」
自強不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易經》是記載大自然、天文和氣象等的變化,古代帝王作為施政之用,百姓用為占卜事象之典籍,因此常用天體的運行來警示人們。《易經.乾卦》的象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語指日月星辰等天體的運行,周而復始,從未停止過,君子也必須效法天體的剛健不息,自己奮發圖強,永不停歇。其中的「不息」特別強調仁人君子們,要學習自然的強健,周而復始地運行,不論遭遇任何事,都能奮發不懈。後來「自強不息」就被用來指自己不斷努力向上,永不懈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引出、提出。《淮南子.主術》:「使言之而非也,雖在卿相人君,揄策於廟堂之上,未必可用。」《漢書.卷二二.禮樂志》:「神之揄,臨壇宇。」唐.顏師古.注:「言神引來降臨之也。」
朋比為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朝的名節正直之士,彼此同心而愛國,但是卻被那些宦官小人所憎恨,所以就製造了黨錮之禍,想要消滅這些正人君子。以私利為趨向的人,因為都同樣擁有個人的私心,經常互相勾結做壞事。而遵守正道的人,就會遭到小人設計陷害、毀謗,往往不得善終。小人總是經常奸計得逞,而正直忠貞之人卻總是無法戰勝,這樣的形勢,身為一國的君主,怎能不加以戒惕!」後來「朋比為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互相勾結做壞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法度、準則。如:「紀律」、「風紀」、「綱紀」、「違法亂紀」。《文選.揚雄.解嘲》:「吾聞上世之士,人綱人紀,不生則已,生必上尊人君,下榮父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啟發他人使其覺悟。漢.崔駰〈達旨〉:「唐且華顛以悟秦,甘羅童牙而報趙。」《宋史.卷四三三.儒林傳三.楊萬里傳》:「臣聞古者人君,人不能悟之,則天地能悟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