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3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欺世盜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論治道人材疏〉:「至若倚忠為奸,盜名欺世,無能為而可以害吾之有為,託能言而有以搖吾之國是者,茲又人君之所當去也。」 02.《野叟曝言.第六四回》:「弟亦非重視阿堵,而盜名欺世,實有所難;但人命事大,惟有將先生此舉,焚香告天,默表此心。」 參考詞語︰欺世釣譽注音︰ㄑ| ㄕˋ ㄉ|ㄠˋ ㄩˋ漢語拼音︰qī shì diào yù釋義︰猶「欺世盜名」。見「欺世盜名」條。 01.《元史.卷一九九.隱逸列傳.序》:「世主亦苟取其名而強起之,及考其實,不如所聞,則曰『是欺世釣譽者也』,上下豈不兩失也哉!」 參考詞語︰釣名欺世注音︰ㄉ|ㄠˋ ㄇ|ㄥˊ ㄑ| ㄕˋ漢語拼音︰diào míng qī s...
驅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差遣、役使。《三國志.卷五十二.吳書.張昭傳》:「夫為人君者,謂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三國演義》第四回:「若有驅使,即當奉命。」
見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乃知非分財物,不容妄享。好利忘義之徒,可以內省也。」 02.《三國演義.第一○回》:「陶謙乃仁人君子,非好利忘義之輩;尊父遇害,乃張闓之惡,非謙罪也。」
一孔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者非,聽者過也。是以荊和抱璞而泣血,曰:『安得良工而剖之!』屈原行吟澤畔,曰:『安得皋陶而察之!』夫人君莫不欲求賢以自輔,任能以治國,然牽於流說,惑於道諛,是以賢聖蔽掩,而讒佞用事,以此亡國破家,而賢士饑於巖穴也。昔趙高無過人之志,而居萬人之位,是以傾覆秦國而禍殃其宗,盡失其瑟,何膠柱之調也?」 〔注解〕 (1) 權衡:衡量、評估事物得失輕重。 (2) 睹:看見。 (3) 辰參之錯:參星在西方,辰星在東方,夜間此出彼滅,白天一同隱沒,不能並見。辰、參,星宿名。 (4) 膠柱調瑟:比喻頑固而不知變通。見「膠柱鼓瑟」。
杜漸防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防微杜漸」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丁鴻〈日食上封事〉(據《後漢書.卷三七.桓榮丁鴻列傳.丁鴻》引)人道悖於下,效驗見於天,雖有隱謀,神照其情,垂象見戒,以告人君。閒者月滿先節,過望不虧,此臣驕溢背君,專功獨行也。陛下1>未深覺悟,故天重見戒,誠宜畏懼,以防其禍。《詩》云:「敬天之怒,不敢戲豫2>。」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凶妖銷滅,害除福湊3>矣。夫壞崖破巖之水,源自涓涓;干雲蔽日之木,起於蔥青。禁微則易,救末者難,人莫不忽於微細,以致其大。恩不忍誨,義不忍割,去事之後,未然之明鏡也。臣愚以為左官外附之臣,依託權門,傾覆諂諛,以求容媚者,宜行一切之誅。 〔注解〕 (1) 陛下:...
反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由不正復歸於正。三國魏.鍾會〈檄蜀文〉:「我太祖武皇帝,神武聖哲,撥亂反正。」
2.一反與一正。如:「相反可以相成,反正如能互用,困難自然迎刃而解。」
3.無論如何。如:「反正要來,不如早點來。」
4.敵對的一方向我方投降。如:「他率領部分弟兄,向政府軍反正。」
歡欣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蘇軾〈上知府王龍圖書〉(據《蘇軾文集.卷四八》引)自近歲以來,蜀人不知有勤恤之加,擢筋割骨以奉其上,而不免於刑罰。有田者不敢望以為飽,有財者不敢望以為富,惴惴焉恐死之無所。然皆聞見所熟,以為當然,不知天下復有仁人君子也。自公始至,釋其重荷,而出之於陷阱1>之中。方其困急時,簞瓢之饋2>,愈3>於千金,是故莫不歡欣鼓舞之至。 〔注解〕 (1) 陷阱:指禍害、災難。 (2) 簞瓢之饋:指微少的贈予。簞瓢,音ㄉㄢ ㄆ|ㄠˊ。簞,竹製的盛飯器具。瓢,由葫蘆做成的舀水器。饋,音ㄎㄨㄟˋ。 (3) 愈:勝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遮蔽、蒙蔽。《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周道衰廢,孔子為魯司寇,諸侯害之,大夫壅之。」《韓非子.難四》:「人君兼照一國,一人不能壅也。」
告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明白告述。《晉書.卷九一.儒林列傳.徐邈》:「豈有善人君子而干非其事,多所告白者乎!」
賢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志行崇高,才德兼修的人。北周.庾信〈道士步虛詞〉一○首之一○:「無妨隱士去,即是賢人逃。」《儒林外史》第四○回:「小弟是一個武夫,新到貴處,仰慕賢人君子。」也作「賢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