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3.24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難能可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便讚美「子路之勇,子貢之辯,冉有之智」為「天下之所謂難能而可貴者也」,意思是說:孔子弟子中的三個傑出人才,子路性格勇敢,行事義無反顧;子貢反應迅捷,遇事機敏能辯;冉有多才多藝,處事左右逢源。他們擁有的才幹,都是普天下難以尋求而彌足珍貴的。另外,與蘇軾同為宋代的另一位文學家吳曾的《能改齋漫錄.卷一四.記文》中,亦有「允矣難能,誠哉可貴」之句,將「難能可貴」這個成語拆解置於兩個句子中,但意思同樣是「難以尋求,故而可貴」。
賞心悅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的年號。 (2) 鄴宮:鄴郡的行宮。建安時期,曹操位高權重,且愛好文學,極力網羅文士於鄴下,因而人才薈萃,文風鼎盛。鄴,春秋齊邑,三國魏置鄴郡,位於今河南臨漳縣西四十里。 (3) 讌:音|ㄢˋ,同「醼」,宴飲。 2、「悅目」:漢.劉向《說苑.卷一九.修文》衣服容貌者,所以悅目也。聲音應對者,所以悅耳也。嗜慾好惡者,所以悅心也。君子衣服中,容貌得,則民之目悅矣。言語順,應對給,則民之耳悅矣。就仁去不仁,則民之心悅矣。
摩肩接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擊別人給他的汙辱。典源文章中晏嬰連續使用「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三個意象形容齊國人口眾多,人才濟濟。後來「摩肩接踵」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表示人與人肩接肩,腳踫腳,用以形容人多擁擠不堪。
肝膽相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計,但都沒有受到重視,於是他離開楚營,投靠劉邦。劉邦本來也沒有重用他,丞相蕭何知道韓信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屢次向劉邦推薦,劉邦將信將疑,與韓信討論軍國大事之後,終於確信韓信是個人才,遂拜為大將軍。韓信屢建奇功,他先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順利取下關中,使劉邦得以還定三秦;在井徑口「背水一戰」,大破趙軍二十萬;攻克齊都臨淄後,楚將龍且領二十萬人馬來救,韓信派人用一萬多個沙袋截阻淮水,利用「半渡而擊」的辦法,趁楚軍渡水之時掘開上游的堤防,將楚軍沖得大潰四逃。楚漢對立之時,韓信被封為齊王,掌握大軍,項羽害怕他會效忠劉邦,對抗自己,便派武涉前去說服韓信,希望他能反漢聯楚,三分天下,但遭到韓信拒絕...
七上八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感到慚愧,回答說:「這篇奏章也只是普普通通的文字。」劉攽細看了之後,笑著說:「我姪子真的只是個普通人才啊!」原文中的「三平二滿文字」和「七上八下人才」是對仗。「三平二滿」也是宋代常用詞語,例如宋.辛棄疾〈鷓鴣天.莫殢春光花下遊〉詞:「百年雨打風吹卻,萬事三平二滿休。」也作「二平三滿」。「三平二滿」的意思也是普普通通,所以可以和「七上八下」相對。但是這種「七之上、八之下」的用法,後世罕見。
伯仲之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伯仲,兄弟間排行的次序。「伯仲之間」形容人才能相當,不相上下。語出三國魏.文帝〈典論論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慘綠少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慘綠少年」本指身穿暗綠色衣服的少年。典源出自唐.張固《幽閒鼓吹》。根據記載:唐德宗時,侍郎潘炎擔任翰林學士,極受恩寵。他的妻子是劉晏的女兒,曾經因為覺得官場險惡,而勸丈夫辭去官位。潘炎的兒子孟陽剛被任命為戶部侍郎時,他的母親非常擔憂,對他說:「以你的人才而能夠得到侍郎職位,我真怕是有災禍要臨頭啊!」戶部衙門向他解釋曉喻,並且催促孟陽上任,孟陽的母親才對他說:「你把你的同僚都請來,讓我觀察觀察。」孟陽便將同僚都找了來,客人到齊後,孟陽的母親坐在垂簾後面仔細觀察了一番。聚會結束後,孟陽的母親高興地對他說:「他們和你同類,用不著擔憂。倒是那個坐在末位,穿著暗綠色衣服的少年是誰?」孟陽回答:「那是補...
作育英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培育優秀的人才。如:「這位老師一生作育英才,許多學生在各行各業都有很出色的表現。」
怨聲載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希望梁商能夠先端正朝廷風氣,於是又上書說道:「安帝在位的時侯,任用外戚小人,他們公開地收受賄賂,任用人才沒有一定的標準,所以天下才會紛擾不已,路上都充滿了百姓抱怨的聲音。希望將軍能夠以天下為憂,崇尚儉省,用人唯才,才是救國之道。」但是梁商卻沒有接納李固的建議。這段話的原文「天下紛然,怨聲滿道」,後來演變出「怨聲載道」這句成語,用來形容群眾普遍的怨恨和不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