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2.23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糧盡援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糧食用盡,救援斷絕。比喻身處極度窮困匱乏的境地。《晉書.卷八九.忠義列傳.沈勁》:「因以勁補冠軍長史,令自募壯士,得千餘人,以助祐擊賊,頻以寡制衆,而糧盡援絶。」宋.楊萬里《誠齋集.卷一二八.鈐轄趙公墓鋕銘》:「公挺身與戰,屢捷。七年,糧盡援絕,勢不能復支,遂率所部數千人南歸。」
陷入絕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落入窘困險惡的境地。如:「她家逢鉅變,父母雙亡,孤苦無依,生活頓時陷入絕境。」
入室升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待子路不免輕蔑起來。孔子知道後,又說道:「仲由的學問啊,已經有相當的成就,只是還沒有達到最精奧的境地。就好像一個人從外頭去進屋子,雖然登上了大廳,但尚未進入內室。」後來「升堂入室」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學問或技藝循序漸進,而達到高深的境界。
虎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危險的境地。《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呂蒙傳》:「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佳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美好的境地。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顧長康啖甘蔗,先食尾。問所以,云:『漸至佳境。』」
別有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別有天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天地」,指境界、境地。在詩中,詩人被問到為什麼在碧山佇足停留,詩人笑了笑沒有回答,只覺得心中安靜閒適,看著凋零的桃花順著流水無聲無息幽靜逝去,這樣秀麗的景象,引人入勝。後來「別有天地」被用來形容風景秀麗,引人入勝,亦用來指另有一番境界。如唐代牛僧孺《玄怪錄.卷三.張左》記載:一日君曹覺得耳中有車馬聲,才躺到床上,就看到兩個童子駕著牛車從他的耳中駛出,並自稱來自兜玄國。君曹就問兜玄國在那?童子回答在他的耳內。君曹不信,於是童子讓君曹看他的耳朵。一看,「乃別有天地」,另有一番境界。
引人勝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親也。」也就是說,若有三天沒喝酒,就覺得形骸不受心神的控制,他必須藉著酒才能把自己引領到一種玄妙的境地,喝得爛醉時反而能得到物我兩忘的解放,才能忘卻所有的不滿,拋掉形骸的束縛,真正任心性所為而放縱不羈,故又云:「酒自引人入勝地耳。」後來「引人入勝」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引領人進入美麗玄妙的境地。。
佛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即是道家青牛騎出去,佛家白馬馱將來。」《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又有極大的法船,照依佛家中元地獄赦罪之說,超度這些孤魂升天。」
2. 佛陀的家庭。譬喻佛、菩薩的境界。《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四七九:「欲生佛家入童真地,常不遠離諸神、菩薩,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裹足不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嚴厲的太后,下被奸臣迷惑,整日住在深宮裡,迷糊度日。這樣下去,大則會亡國,小則會使自己陷於孤立危險的境地,這是臣所擔憂的。」秦昭王聽了說:「懇請先生指教!不管事情大小,不管牽扯到誰,即便上至太后,下至朝廷百官,也請先生直說。」范雎就向秦王進言實行遠交近攻政策,以統一中原。當下,秦昭王拜范雎為客卿,過了幾年,秦昭王把相國撤職,並且不讓太后參政,正式拜范雎為丞相。後來「裹足不前」這句成語,就從原文的「裹足莫肯即秦」演變而出,形容有所顧忌,而停止腳步,不敢向前。
富強康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富足強盛,安康和樂。[例]社會均衡發展,才能達到富強康樂的境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