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93.8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惴惴不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大抵收錄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人民思想和情感。〈黃鳥〉是一首輓歌。根據史書記載,秦穆公死時,共有一百七十七人陪葬,其中包括子車氏的奄息、仲行、鍼虎三位賢良大臣。人民哀憐他們的命運,作〈黃鳥〉一詩以悼之,其內容反映了人民對統治者無理要求的憎恨與無奈,並傳達出對受害者的無限同情。其中一段說道:黃雀交交地悲鳴,棲息在酸棗樹上。是誰要跟著穆公去殉葬呢?是子車奄息啊!才德出眾的奄息,走到將活埋自己的墓穴之前,禁不住恐懼而全身戰慄。蒼天啊蒼天,為什麼要殺害這樣的好人啊?若能救贖他的性命,我願代他死百回。其中「惴惴」是形容恐懼的樣子。典源又見《詩經.小雅....
盲人摸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經中常用譬喻來解釋佛理。如《大般涅槃經》中為解釋一般人各自解說佛性,都只是一種片面的看法。有如古代有一個國王,要大臣召聚盲人來摸大象,摸完之後,問每個盲人他們認為大象長什麼樣子,摸到象牙的人說「象長得跟蘿蔔一樣」,摸到象耳朵的人說「象長得跟畚箕一樣」,摸到象頭的人說「象長得跟石頭一樣」,摸到象鼻的人說「象長得跟杵一樣」,摸到腳的人說「象長得跟木製的臼一樣」,摸到背的人說「象長得跟張床一樣」,摸到肚子的人說「象長得像個甕一樣」,因著每個人摸到的部位不同,而對象的外觀有了不同的看法。其實他們摸到的都是象,也都不是象。象在此指佛性,而盲人則是指芸芸眾生,若是有人執著於某些行為或文字才是真正的佛性,...
勢如破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晉書•杜預傳》 2.語譯 比喻節節勝利,毫無阻礙。 3.故事內容 三國末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奪取魏國政權以後,準備出兵攻打東吳,實現統一全中國的願望。他召集文武大臣們商量滅大計。多數人認為,吳國還有一定實力,一舉消滅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夠的準備再說。大將杜預不同意多數人的看法,寫了一道奏章給晉武帝。杜預認為,必須趁目前昊國衰弱,忙滅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實力就很難打敗它了。司馬炎看了杜預的奏章,找自己...
嘔心瀝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畢自嚴〈津庫已匱疏〉:「今以本部之大臣而仰新餉司官之鼻息,每草一疏、陳一議,不憚千言萬語,嘔心瀝血以求一當,乃司官一言駁之而有餘矣。」
寥寥無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寥寥可數注音︰ㄌ|ㄠˊ ㄌ|ㄠˊ ㄎㄜˇ ㄕㄨˇ漢語拼音︰liáo liáo kě shǔ釋義︰猶「寥寥無幾」。見「寥寥無幾」條。 01.清.方苞〈請矯除積習興起人材劄子〉:「臣竊見本朝敬禮大臣、優恤庶官遠過於前明,而公卿大臣抗節效忠者,寥寥可數。」 02.清.汪師韓《詩學纂聞.謝詩累句》:「池塘園柳之篇,白雲綠篠之作,亂流孤嶼之句,雲合露泫之詞,披沙撿金,寥寥可數。」 參考詞語︰寥寥無多注音︰ㄌ|ㄠˊ ㄌ|ㄠˊ ㄨˊ ㄉㄨㄛ漢語拼音︰liáo liáo wú duō釋義︰猶「寥寥無幾」。見「寥寥無幾」條。 01.清.王士禎《帶經堂詩話.卷四.纂輯類》:「叔用《具茨集》寥寥無多...
焦頭爛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霍氏在西漢時期是一個政治勢力十分龐大的家族,霍去病是漢武帝相當倚重的討伐匈奴大將,同父異母弟的霍光同時也備受武帝信任,並曾受遺詔輔佐少主昭帝,後又議立宣帝繼位,其女甚且成了宣帝的皇后,前後秉政近二十年,一手掌握朝中大權,連皇帝都要敬畏三分。霍光死後,霍氏家族更是專恣驕奢。大臣徐福深恐霍氏造反,便上書宣帝,建議壓抑霍氏,以免後患。不過當時宣帝並沒有採納他的意見。後來霍氏果然因陰謀造反遭到滅族,所有鎮壓有功的人都受到獎賞,只有徐福沒有得到任何表揚。有人便替徐福打抱不平,上書給皇帝說:「有一戶人家的灶,煙囪是直的,旁邊又堆著柴火。客人看見了,便勸那家的主人把煙囪改成彎的,把柴火移開,以免發生火災,但...
養尊處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蘇洵〈上韓樞密書〉(據《嘉祐集.卷一○》引)御將者,天子之事也;御兵者,將之職也。天子者,養尊而處優,樹恩1>而收名,與天下為喜樂者也,故其道不可以御兵。人臣執法而不求情,盡心而不求名,出死力以捍社稷。天下之心繫於一人而已不與焉,故御兵者,人臣之事,不可以累天子也。今之所患,大臣好名而懼謗,好名則多樹私恩,懼謗則執法不堅,是以天下之兵豪縱至此,而莫之或制也。 〔注解〕 (1) 樹恩:施恩結好。
安步當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見一國之君的人頭,還不如死去賢士的墳墓。」齊宣王很不高興,但又無法反駁,只好沉默不語。這時旁邊的大臣都很緊張,對顏斶說:「你趕快上前去吧!大王是大國之君,天下的士人都來投效,四方的諸侯都莫敢不服,是多麼尊貴!而世間的高士,都是住在鄉野的『匹夫』而已,怎麼可以跟君王比?」顏斶又反駁說:「當然不是!古代聖王都是有賢士的幫助才能建立功業,就是因為他們能尊重士人,不恥下問,諸侯還用『孤』、『寡』等自稱,表示自己得不到臣民愛戴。之所以被稱為明主,就是因為他們明白士人的尊貴,能夠禮賢下士。」齊宣王聽了他這番話,覺得很有道理,便表示要請他當國師,讓他以後每天有美食可享用、有華車可以乘坐,連妻子都有漂亮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任官職,多指京官外任而言。如:「外放」、「下放」。《兒女英雄傳》第四○回:「賞了頭等官加了個副都統銜,放了烏里雅蘇臺的參贊大臣了。」
唇亡齒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虞虢之謂也。』」 故事晉獻公要出兵攻打虢國,首先必須經過虞國,但是他擔心虞國不肯答應借路。這時,晉國大臣荀息對獻公說:“您如果肯將垂棘(地名)所產的名貴玉石與屈產(地名,均屬晉國領土)所出的良馬奉送給虞國的國君,然後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會答應的。”晉獻公有些猶豫地說:“垂棘玉石是我祖傳的寶貝,屈產寶馬是我心愛的坐騎啊。如果虞國國君收下了我的這兩件珍貴禮物,卻仍然不肯借路給我,那怎麼辦?”荀息於是對獻公分析道:“虞國的國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隨便收下我們的禮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寶馬,就一定會借路給我們。至於這兩件寶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