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失去作用或效力的。如:「死會」、「死棋」、「死井」。
利令智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圖利益,以致失去理智。[例]我看他是利令智昏,才會利用職務之便挪用公款。
感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接觸外界事物而引起思想、情感。[例]每次見到別人閤家團聚,自小失去父母的他總是感觸特別深。
教育的真善美規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除了知識深度外,認知廣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考慮。狹隘的教育使人目光如豆,無法掌握事物的全面意義,因而失去判斷的能力。這樣的人只能聽命行事,不適任領導和決定的任務,因而失去判斷的能力。三、「美」的規準─合自願性:有了合價值性和合認知性的教育內涵,還有待合自願性的教學藝術,整個教育活動才能畫上完美句點。這裡牽扯到「怎麼教」的問題。教學要達到美感要求有三個要點。第一、要了解兒童的身心成熟度(readiness)。微積分固然是重要的學問,拿來教小學生,卻是...
不毛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撝軍,退舍七里。 〔注解〕 (1) 矜:同情、憐憫。 (2) 喪人:失位流亡的人。喪,音ㄙㄤˋ,失去。 (3) 錫:通「賜」。賜與、賜給。 (4) 耋老:泛指老年人。耋,音ㄉ|ㄝˊ。 (5) 綏:平安、安撫。 (6) 唯:任憑、聽隨。
天作之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婚姻是天意撮合的。多用為新婚賀詞。《詩經.大雅.大明》:「天監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渭之涘。」《兒女英雄傳》第一二回:「那張姑娘方纔聽你說來,竟是天作之合的一段姻緣。」後指自然形成的伙伴。《儒林外史》第七回:「年長兄,我同你是天作之合,不比尋常同年弟兄。」
身不由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不能由自己支配。表示本身失去自主的能力。《三國演義》第七四回:「上命差遣,身不由己。」《紅樓夢》第四七回:「只覺得一陣黑,滿眼金星亂迸,身不由己,便倒下了。」也作「身不由主」。
張口結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的玄妙之處,要他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就像邯鄲學步,非但沒有學成,反而將自己原有的學問失去了。公孫龍聽了魏牟的話後,「口呿而不合,舌舉而不下」,意思是說嘴巴張開而合不攏,舌頭舉起卻放不下,也就是張口結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典源又見《莊子.天運》。內容敘述孔子與老子討論「仁義」,孔子聽了老子博大的見解後,「口張而不能嗋」(嗋,音ㄒㄧㄝˊ,合、閉。)意思是說嘴巴張開閉不起來,不知如何回答。後來「張口結舌」這句成語就從莊子「口呿而不合,舌舉而不下」、「口張而不能嗋」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恐懼慌張,或理屈說不出話的樣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八度音,甚至比狗要高1個八度。3.嗅覺家貓的嗅覺較人類靈敏14倍。4.味覺貓早期演化時由於基因突變,失去「甜」的味覺,但貓不光能感知酸、苦、鹹味,選擇適合自己口味的食物,還能嘗出水的味道,這一點是其他動物所不及的。不過總括來說貓的味覺不算完善。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貓英文關鍵字: cats
泥牛入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一去不返,石沉大海,杳如黃鶴,杳無音信,杳無蹤影辨似: 「泥牛入海」及「杳如黃鶴」都有失去蹤影、毫無消息的意思。 「泥牛入海」多用於事物,但亦可用於人,前面常加如同、好像等動詞;「杳如黃鶴」則一般用於人。 泥牛入海 杳如黃鶴 辨似例句 ○ ㄨ 畢業後我到處寄應徵信,但就像~般,毫無回音。 ㄨ ○ 照片中的四個人原本都是很好的朋友,但一場誤會之後,其中兩人竟都~,斷了訊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