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出其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無禮,我們實在看不過去,決定要造反報仇。」趙王聽了之後,氣得咬破了自己的指頭,駁斥道:「我們的祖先失去了國家,如果沒有皇上,我們都會死無葬身之地,屍體任蟲啃食。你們怎麼可以忘恩負義!不要再說這樣的話了!」貫高等人知道趙王不願做個背德忘恩之人,便私下共謀刺殺高祖。不料事機敗露,高祖便下令逮捕趙王及所有參與謀反之人。趙午等人不願屈服,於是都自殺了,只有貫高就縛。當趙王將被押解到京師時,朝廷又下了一道詔書,說:「趙國如果有人敢跟隨趙王進京,就誅殺三族。」田叔、孟舒等十餘人於是穿著罪囚之衣,截去頭髮,又以鐵環束頸,假稱是趙王的家奴,跟著趙王一起被押解到了京師。到了京師之後,貫高坦承謀反的事件是他們一...
六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段,而且只有它纔是純粹的表音文字,形聲字則是了它的啟示纔產生的;但形聲字一旦產生,立即令所有造字方法失去光彩,它不但成為表音文字的主流,也成為所有文字的主流,後世新增的文字,幾乎全是形聲的天下,漢字的結構,已完全成熟,無須採用其他的方法了。」(p.42)裘錫圭《文字學概要》(1996: 151):『最早的形聲字不是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組成,而是通過在假借字上加注意符或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而產生的。就是在形聲字大量出現之後,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組成形聲字,如清末以來為了翻譯西洋自然科學,特別是化學上的某些專門名詞,而造「鋅」、「鐳」...
歧路亡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已。其學說主張「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與墨子的兼愛思想相反。 (2) 亡:音ㄨㄤˊ,失去。 (3) 黨:鄉黨,指鄉里之人。 (4) 豎:家中未成年的僮僕。 (5) 反:同「返」,回來。 (6) 之:往。
望眼欲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浣花溪旁,世稱「浣花草堂」。後來投靠劍南節度使嚴武,擔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世因稱為杜工部。嚴武死,他失去憑藉,又再度過著流離顛沛的生活。後來他攜家離開四川欲投靠親戚,途中病卒於岳陽,享年五十八歲。有《杜少陵集》。這首〈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詩,是杜甫送好友賈至及嚴武的詩。當時賈至因事被貶岳州司馬,嚴武也因事被貶巴州刺史,杜甫藉此詩表示對友人遭貶的惋惜。詩中並且自傷失官窮老的淒涼,與舊友分散各地的苦悶,因此每日盼望與老友相見,眼睛都快望穿了。詩中的「眼穿」和「腸斷」都是一種夸飾的修辭技巧,「腸斷」表示極度的傷心,「眼穿」表示極度的盼望。後來「望眼欲穿」這個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
以管窺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以為天空就是這麼小」一樣。要他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如「邯鄲學步」,非但沒學成,反而將自己原有的學問失去了。莊子與公孫龍並非同時代的人,表示莊子言論的深奧,連像公孫龍這樣博聞善辯之士都無法參透,只能獲得片面的理解,就如「用管窺天,用錐指地」般。後來「以管窺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見識片面而狹窄。
捷足先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著說:「我真恨自己當初不採用蒯通的計謀。」劉邦得知此言,便派人把蒯通抓來,想殺了他,蒯通爭辯說:「秦失去了政權,各路豪傑群起而爭之,才能高、動作快的自然就能爭得天下。現在精銳盡出,每個人都想要稱王,難不成您要把這些人全都殺了?況且當時韓信是我的主人,盡忠於主,本理所當然,我又有什麼錯呢?」劉邦聽了這番話,想想也不無道理,於是便放了他。蒯通對劉邦所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捷足先登」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行動最快者先達到目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岔開、失去。[例]機會難得,不要錯過!
殺雞取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焚林而獵,竭澤而漁反義:深謀遠慮辨似: 「殺雞取卵」及「竭澤而漁」都有僅求眼前好處而而不計後果的意思。 「殺雞取卵」側重於因貪心而失去更多的意思;「竭澤而漁」側重於求取不留餘地。 殺雞取卵 竭澤而漁 辨似例句 ○ ㄨ 如果我們不作水土保持,濫墾山坡地蓋房子,無異於~。 ㄨ ○ 利用流刺網補魚,就是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刀或武器使人或禽獸等失去生命。如:「殺人放火」、「殺豬宰羊」。
得意忘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因高興而物我兩忘。語本《晉書.卷四九.列傳.阮籍》:「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後形容人高興得忘其所以,舉止失去了常態。元.鮮于必仁〈折桂令.輞川圖〉曲:「得意忘形,眼興迢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