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2.10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失去電子的。與「負」相對。[例]正電
同舟共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舟渡海,中流遇風,救患若一,所憂同也。」意思是在同一艘船中,遇到風雨時,因為大家所擔憂的同樣是害怕失去生命,因此便會互相團結,共度難關。語義和《孫子.九地》是相近的。
民不聊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百姓失去賴以生活的條件,無法生活下去。形容百姓貧窮,生活極為困苦。[例]戰爭往往造成民不聊生,家破人亡的後果。
杳如黃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一去不返,石沉大海,杳無音信,杳無蹤影,泥牛入海辨似: 杳,音|ㄠˇ。不見蹤影,毫無消息。形容渺茫沉寂。不可寫作「沓」。 「杳如黃鶴」及「泥牛入海」都有失去蹤影、毫無消息的意思。 「杳如黃鶴」一般用於人;「泥牛入海」多用於事物,但亦可用於人,前面常加如同、好像等動詞。 杳如黃鶴 泥牛入海 辨似例句 ○ ㄨ 這屋子已經很久沒人住了,屋主更是~,無人知其去向。 ㄨ ○ 畢業後我到處寄應徵信,但就像~般,毫無回音。
唾手可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孫瓚消極守成的想法,反而讓他忘記了進取之心,加上他親近小人,無法任用賢能,為了積存錢糧而橫征暴斂,失去民心,終至敗亡。後來「唾手可得」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物很容易得到。
人心不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嘆現在的人,失去古人的忠厚淳樸。《鏡花緣》第二七回:「只因三代以後,人心不古,撒謊的人過多。」《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二回:「唉!真是人心不古,詭變百出,令人意料不到的事,儘多著呢!」
赤子之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西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受學於子思門人,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傳有《孟子》七篇。他曾經到齊、宋、滕、魏等國游說,一度擔任齊宣王的客卿,最後以所說不合王意而不見用。他主張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人性本善」等論說,以期說服諸侯,停止武力兼併。晚年與萬章等門人集儒家論述著書立說以終,學說對後世影響甚大,被認為是孔子儒家學說的繼承者。典源所錄是孟子說過的一句話,意思是說:一個品德修養良好的人,不會失去他做赤子時的一片純真、善良之心。「赤子之心」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比喻純潔、善良的心地。
黯然失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黯淡而失去光彩。如:「和才氣縱橫的巨構相比,他這一系列工整之作,頓時黯然失色不少。」也作「黯然無色」。
顧此失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峽、東至滄海的地勢而言,如果軍隊分散則顯得孤立而力量單薄;若是軍隊全部聚集於一處,則會防守住這裡,卻失去了其他的地方,無法全面防守。後來「顧此失彼」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作戰時不能全面兼顧;亦用來指做事時不能全面兼顧。出現「顧此失彼」的書證如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卷八.書簡五.答奧村德輝書九首之四》:「特以不佞年垂八十,精力日衰,記性日拙,事多遺忘,顧此失彼,豈是行此大禮之時。」
手足無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道理,事情就做不成;事情都做不成,當然安上治民的禮、移風易俗的樂就無法產生;禮樂不能產生,刑罰就因失去依據而不能輕重適中;刑罰失當,人民舉手投足都容易犯錯,就會惶恐終日,不知如何安放手腳。」孔子所講的此一席話,見於《論語.子路》。後來「手足無措」這句成語,就從孔子所說的「民無所錯其手足」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