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82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以自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魏王害怕秦國報復,始終不肯答應。後來魏無忌用侯嬴的計謀,將兵符盜出,假託王令,並殺了大將軍晉鄙,奪取兵權。他再從中挑選精兵八萬,打敗秦軍,解救了邯鄲,保存了趙國。趙王和平原君還親自到國境上迎接魏無忌。魏王很生氣魏無忌偷盜兵符、假託命令並殺了晉鄙。魏無忌自己也知道魏王不悅,所以他讓將軍帶領著他們的軍隊返魏,自己和門客則留在趙國。趙孝王感激魏無忌大力相助,於是和平原君商量,想將五個城邑封給魏無忌。魏無忌聽到這個消息,神態驕矜,顯出自以為有功的樣子。門客中有人勸魏無忌說:「有些事不可以忘記,但有些事不能不忘記。別人有德於您,您不可以忘記;您有德於人,希望您忘了它。況且假託魏王的命令,奪取晉鄙的兵...
歌頌功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歌功頌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周朝傳至古公亶父時,才正式建國,立國號周。他重修后稷、公劉的大業,積累德行,施行仁義,國人都非常愛戴他。戎狄中的薰育族來侵擾,想要奪取財物,古公亶父不反抗就給他們。隨後又再度侵擾,想要搶奪土地和人口,人民都很憤怒,想奮起抵抗。古公說:「民眾擁立君主,是要讓他為大家謀利益。現在邊疆民族前來侵犯,目的是為了奪取我們的土地和民眾。民眾跟隨我或是他們,並沒有什麼區別,如今民眾因為我的緣故去打仗,要我犧牲別人的父子兄弟,卻做他們的君主,實在不忍心。」於是就帶領部屬離開豳地,到岐山下居住。豳地的人民也都扶老攜幼,全跟著古公來到岐下。鄰國聽說古公的仁義,也有許多人...
強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強力奪取。《聊齋志異.卷十.瑞雲》:「媼頗恚,將強奪之而未發也。」
清野堅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清野:清除郊野糧食物資等。 (3) 拔:破城邑而取之。言若拔樹木而并得其根本。 (4) 掠:奪取、搶劫。 (5) 旬:十天。〔參考資料〕另可參考:《三國志.卷一○.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荀彧》
打天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奪取天下。如:「唐高祖立國,多靠開國元勛打天下。」
巧偷豪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巧詐的手段騙取,或倚仗權勢強行奪取。多用以形容不擇手段的奪取權、財。宋.蘇軾〈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詩:「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痴虎頭。」也作「豪奪巧取」、「巧取豪奪」、「詐取豪奪」。
搴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奪取敵人的旗幟。《史記.卷九九.叔孫通傳》:「漢王方蒙矢石爭天下,諸生寧能鬥乎?故先言斬將搴旗之士。」
奪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奪得錦標。本指龍舟競賽中,奪取錦標獲勝,亦借以比喻考試及第,或優勝得獎。見五代漢.王定保《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紀》。明.張居正〈示季子鬱修〉:「幸而藝成,然亦僅得一第止耳,猶未能掉鞅文場,奪標藝院也。」
必爭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敵我雙方於爭戰中,必要奪取的戰略要地。《周書.卷三三.列傳.王悅》:「白馬要衝,是必爭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圖也。」
豪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憑恃勢力奪取他人所有。《管子.國蓄》:「春以奉耕,夏以奉芸,耒耜械器,鍾鑲糧食,畢取贍於君,故大賈蓄家不得豪奪吾民矣。」《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故大賈畜家不得豪奪吾民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