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體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刑、財產刑並列),如鞭笞,也包括對肉體的傷害(肉刑)。是古代社會中常見的刑罰。目前在世界上還存在,如實行沙裡亞法規的伊斯蘭國家對盜竊處以砍手的刑罰和新加坡的鞭笞。某些國家用法制化的笞打處罰違規的在監犯人。監獄中的犯人或羈押中的嫌疑人也可能遭到獄警或同監人員不屬於合法行為的體罰(這些體罰被認為是侵犯了被體罰者的人權,比如美國官兵對伊拉克俘虜的虐待就屬這類)。 英國體系caning(譯為打藤;笞刑;鞭笞;打鞭;鞭刑)是英國法制的身體刑。英國在1948年廢止笞刑,在許多殖民地仍保留,英屬香港1990年廢止笞刑。魯迅《而已集•略...
漸進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與者的意願,還有決定者的理性思索,過程中不強調劇烈的變化,也不做固守的格律,而是採取逐漸向前,踏實行進的方法,如同波博學者所提出的點滴社會工程論一般。 漸進模式特點1. 認為視手段-目的聯結關係的分析是不恰當的,因為設定目標與產生備選方案二者是同時發生的。2. 人的知性是有限的,因此同樣打破了過程理性模式所謂的完全決策,因此採用的是漸進的方法。3. 決策是由社會互動所構成的,無法有效地透過理性做決定,因此決策者必須透過與社會、人群的互動,藉此尋找最有效:的選擇。4. 因只考慮與工作現況條件近似的備選方案,可大大減少備...
籌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設法籌募。[例]他絞盡腦汁籌措款項,期使這個計畫能付諸實行
自私自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圖自己的私利,而不顧及一切。明.李贄〈王龍谿先生告文〉:「所怪學道者病在愛身而不愛道,是以不知前人付托之重,而徒為自私自利之計。」清.朱彞尊〈處士文君墓志銘〉:「所行所為,事虛文而寡實行,借以文飾其自私自利之心,亦何取焉。」
實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實行
文化再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崇尚中上階級的價值取向,讓家庭背景良好的學生,不管在語言文字的表達及儀態風度的表現,均較之社經地位低的學生來得優越。1. 教學的行動:即象徵暴力,藉由文化專斷的強制實行,以專斷的權力完成之。教學行動其實反映宰制階級的利益,除了消極地排除某些觀念外,更要積極地灌輸某些價值,因此所保留或排除的內涵,其實文化專斷地執行象徵暴力之結果。2. 教學的權威:教學行動便蘊含權威的要素,在運用具相對自主性,讓教學行動得以運作順利。教學權威是一種專斷的權力,執行時會讓人誤認教育的權威是合法,甚至有積極正面的作用。3. 教學的任務:為一...
土崩瓦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解〕 (1) 秦:朝代名。西元前248∼前207,戰國秦滅六國後,秦王政統一天下,建都咸陽,實行中央集權。因秦始皇專制獨裁,二世皇帝殘暴統治,致使六國遺民紛紛起兵抗暴,後為劉邦所滅。 (2) 吳:國名。周代太王長子泰伯受封於吳地,在今江蘇省吳錫縣。傳至夫差,為越王句踐所滅。 (3) 楚:國名。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4) 齊:國名。位於今山東省一帶。周武王封姜太公於此,傳至戰國時,君位被權臣田氏篡奪。後為秦國所滅。 (5) 趙:國名。戰國時七雄之一。約統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後為秦國所滅。
道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路不拾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路不拾遺」原作「道不拾遺」。商鞅原本是衛國的貴族,喜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後公叔痤死,魏王不用,於是逃亡至秦國,得到秦孝公賞識,用為秦國宰相。商鞅治理秦國,實行變法,施行法令極其澈底,一切公正無私。懲治犯罪之人,不避強權貴族;獎賞有功者,也不會偏袒親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處罰其老師,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後,路上有別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不會把它撿起來據為己有,人民對於不應得的東西,也不會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軍政方面,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後來「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
政教分離與政教合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國等;基督教國家.如:亨利八世時代的英國等,皆是奉行政教合一作為其國家政體。在現代,仍有少部分國家實行此制度,如:梵諦岡。 參考書目註1: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2009三版)。註2: 廖元豪著,《宗教自由:第三講 政教分離》,來源期刊:月旦法學教室,卷期:48 民95.10,頁次:頁30-36。
代間移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間移轉(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係指不同世代間透過家庭的機制在不同時期在決定資源的分配、使用與轉移,其中包括在子、女成長時期,父、母對子、女的養育、教育投資等,用以確保其日後社經地位,以及父、母老年時其子、女對父、母透過金錢援助或同居共食等方式所實行的資源逆轉。透過家庭內的代間資源移轉,社會得以保障相對弱勢的無市場生產力世代的生命延續,在社會福利不發達,社會無力照護的時代此項功能尤為重要。註1目錄1 家庭中代間資源轉移方式與社會制度關係1.1 傳統農業社會1.2 工業化前期1.3 現代社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