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73.92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適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子重耳、公子夷吾。 (4) 適:古音ㄉ|ˊ。專主。 ◎2《左傳.宣公十二年》伍參言於王曰:「晉之從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剛愎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帥者專行不獲,聽而無上,眾誰適從?此行也,晉師必敗。且君而逃臣,若社稷何?」
未知適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子重耳、公子夷吾。 (4) 適:古音ㄉ|ˊ。專主。 ◎2《左傳.宣公十二年》伍參言於王曰:「晉之從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剛愎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帥者專行不獲,聽而無上,眾誰適從?此行也,晉師必敗。且君而逃臣,若社稷何?」
見義敢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見義勇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孔子是春秋的賢人,於魯國從政時,魯國大治。後因政治理念與國君不合,周遊列國十三年,卻未受到其他國君的重用。晚年返回魯國,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並且秉持「有教無類」的精神,開平民教育的先河,門下有弟子三千人。孔子十分強調「勇」的重要性,例如在《論語.憲問》中,孔子曾說︰「仁者,必有勇。」意思就是說,仁者重視正道而輕忽生命,見到合乎正道的事情,一定會勇於實行。又說「勇者不懼」,即是說勇敢的人無所恐懼。而在所引典源《論語.為政》中,孔子則說︰「見義不為,無勇也。」綜上所述,可知一個君子如果見到正道所當行之事,必然會勇敢地去做,要是因為害怕而不去做,那就不配...
強愎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剛愎自用」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宣公十二年》1>聞晉師既濟,王欲還,嬖人伍參欲戰。令尹孫叔敖弗欲,曰:「昔歲入陳,今茲入鄭,不無事矣。戰而不捷,參之肉其足食乎?」參曰:「若事之捷,孫叔為無謀矣。不捷,參之肉將在晉軍,可得食乎?」令尹2>南轅反旆3>,伍參4>言於王曰:「晉5>之從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6>剛愎7>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帥者專行不獲,聽而無上,眾誰適從?此行也,晉師必敗。且君而逃臣,若社稷8>何?」王病9>之,告令尹,改乘轅10>而北之,次11>于管12>,以待之。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呂氏春秋.孟夏紀.誣徒》。 (2) 令尹:春秋時,楚國的執...
優游少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優柔寡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優柔寡斷」原作「柔茹寡斷」,典源出自《韓非子.亡徵》。〈亡徵〉篇,顧名思義就是滅亡的徵象,韓非在這篇中所論述的是國家將要滅亡的徵兆和跡象,他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各方面深入考察,從中識別徵兆,分析導致亡國的原因,多達四十餘條,這是他總結歷代治亂興亡的結果。一個國家,如果君主的權力、領土小,而諸侯、大夫們的權力、封地大,那就可能滅亡。忽視法律禁令而致力於權謀智計,荒廢內政,必須倚靠外援的國家,可能滅亡。官吏喜好研究私家學術,貴族子弟們愛好爭論是非,商人在國外屯積財貨,而人民卻在國內忍受窮困的國家,可能滅亡。喜好修建宮室臺榭,經常勞動百姓、消...
愎過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剛愎自用」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宣公十二年》1>聞晉師既濟,王欲還,嬖人伍參欲戰。令尹孫叔敖弗欲,曰:「昔歲入陳,今茲入鄭,不無事矣。戰而不捷,參之肉其足食乎?」參曰:「若事之捷,孫叔為無謀矣。不捷,參之肉將在晉軍,可得食乎?」令尹2>南轅反旆3>,伍參4>言於王曰:「晉5>之從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6>剛愎7>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帥者專行不獲,聽而無上,眾誰適從?此行也,晉師必敗。且君而逃臣,若社稷8>何?」王病9>之,告令尹,改乘轅10>而北之,次11>于管12>,以待之。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呂氏春秋.孟夏紀.誣徒》。 (2) 令尹:春秋時,楚國的執...
善政親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公滅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公正、公平的情操滅除一己的私心、私欲。《書經.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漢.孔安國.傳:「從政以公平滅私情,則民其信歸之。」
李登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登輝(1873~1947),字騰飛,福建省廈門縣人。幼年原僑居馬來西亞,後遷居美國,故自小學以至大學畢業,皆受美國之教育,大學畢業於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一九○五年,馬相伯率學生脫離上海震旦學院,創設復旦公學,自任校長。李氏返國,應聘任復旦公學教授兼教務長,他仿效美國最完備的高等學府,訂定了該校的教務規程。民國成立後,繼馬相伯任復旦公學校長。一九一七年,復旦公學改制為復旦大學,設文、理、法、商四學院。由於原校地狹小,乃積極覓尋新校地,規劃新的學校建築,並親赴南洋僑界募捐。一九二○年,返國後,即在江灣新校地動土興建新的學校建築。一九二四年,再前往南洋募捐。次年歸國,繼...
深文巧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文,嚴苛的法條。巧劾,巧妙的彈劾別人。深文巧劾指巧妙的援用嚴苛的法條,陷人入罪。《周書.卷二三.蘇綽傳》:「今之從政者則不然。深文巧劾,寧致善人於法,不免有罪於刑。」也作「深文巧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