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5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似漆如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如膠似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如膠似漆」原作「如膠如漆」。子夏去拜訪曾子,曾子便請他進來吃點東西。子夏問曾子說:「你這樣做,豈不是太麻煩您了嗎?」曾子便回答說:「對君子而言有三件麻煩的事情,飲食卻不包括在內;對君子而言,也有三件快樂的事情,而欣賞鐘磬琴瑟之美卻不包括在內。」子夏聽了,便請教曾子:「什麼是三件快樂的事情呢?」曾子回答:「有父母可以敬畏,有君王可以事奉,有兒子可以傳授,這是第一件。當父母犯錯的時候可以規勸他;當君王不行仁政時可以離開他;當兒子做錯事時可以責備他,這是第二件。可以告訴君王治國的道理;可以幫助朋友解決困難,這是第三件。」子夏又問:「那麼三件麻煩的事又是什...
探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拜訪探問。如:「今天我去探訪了幾位朋友。」
紙貴洛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芬正好被選入宮,左思就藉這個機會搬到人文薈萃的京師洛陽居住。因為左思從未去過蜀國的成都,所以他就去拜訪當時的大文人張載,請教有關成都的風土民情。為了寫成〈三都賦〉,左思花了十年的時間構思,他的家中到處掛著紙筆,連廁所和籬笆上都不例外,只要一有靈感,他便立刻提筆寫下。在創作的過程中,左思又覺得自己的學問不足,便向朝廷請求擔任掌管圖書的祕書郎一職,以便翻閱各種書籍,作為寫作的材料。後來〈三都賦〉完成,卻並未得到時人的重視。左思認為自己的文筆並不比班固、張衡差,恐怕是當時的人不喜歡他的形貌,所以也看不起他的文章。左思聽說皇甫謐是位著名的學者,便拿自己的作品去向他請教。皇甫謐看了〈三都賦〉之後非常欣...
衡陽紙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芬正好被選入宮,左思就藉這個機會搬到人文薈萃的京師洛陽居住。因為左思從未去過蜀國的成都,所以他就去拜訪當時的大文人張載,請教有關成都的風土民情。為了寫成〈三都賦〉,左思花了十年的時間構思,他的家中到處掛著紙筆,連廁所和籬笆上都不例外,只要一有靈感,他便立刻提筆寫下。在創作的過程中,左思又覺得自己的學問不足,便向朝廷請求擔任掌管圖書的祕書郎一職,以便翻閱各種書籍,作為寫作的材料。後來〈三都賦〉完成,卻並未得到時人的重視。左思認為自己的文筆並不比班固、張衡差,恐怕是當時的人不喜歡他的形貌,所以也看不起他的文章。左思聽說皇甫謐是位著名的學者,便拿自己的作品去向他請教。皇甫謐看了〈三都賦〉之後非常欣...
千金一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喜歡他,勸他不要去,但曹丘生還是央求竇長君寫介紹信,竇長君勉為其難地答應。曹丘生拿了介紹信就馬上去拜訪季布,見到季布後,就深深作揖,並且說:「楚人有一句諺語說:『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你在梁、楚一帶的名聲之所以能這麼大,都是我幫你傳揚的,大家都是楚人,為什麼你一直拒絕見我呢?」季布聽了這句恭維的話,非常高興,以上賓之禮招待。曹丘生住了幾個月才離開,臨走時,季布還送了他一份厚禮。曹丘生繼續替季布宣揚,季布的名聲也就愈來愈大。後來「一諾千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信守承諾,說話算數。
訪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拜訪交談。如:「為了深入了解青少年的問題,我們進行了抽樣對象的訪談。」
于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鳥類比翼偕飛。語出《詩經.大雅.卷阿》:「鳳皇于飛,翽翽其羽。」後比喻夫婦和合。《左傳.莊公二十二年》:「鳳皇于飛,和鳴鏘鏘。」《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今日謹同令愛,到此拜訪,伏望察其深情,饒恕罪責,恩賜諧老之歡,永遂于飛之願!」
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女裁縫師貝琪.羅斯(Betsy Ross)所設計的。一七七六年,華盛頓帶著一份具有六角星的國旗設計去拜訪羅斯,羅斯見過後,將六角星改為五角星,縫製出了第一面星條旗。但比較可信的說法,是由大陸會議中新澤西州(New Jersey)代表,也是獨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簽署人之一的法蘭西斯.霍普金森(Francis Hopkinson)所設計的。羅斯設計的國旗星星是排成一圈的,這個版本似乎較廣為流傳,但霍普金森星星分散排列的版本才是比較正確的。美國龐大的經濟、文化、科技和軍事影響力貫穿了...
透古通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博古通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博古通今」原作「博古知今」。「博」、「通」都有見識廣大的意思,一個人如果對於古今之事都能通曉,學問自然十分淵博。《孔子家語.卷三.觀周》中記載著孔子曾對弟子南宮敬叔稱讚老子,說老子的學問淵博,通曉古今,又明白禮樂的源流演變,明白道德的道理,可以作為自己的老師,便要弟子駕車,前往拜訪老子,向他請教禮樂之事。後來「博古通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學問淵博,通曉古今。
賀知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住在旅舍,他久聞李白的詩名,很佩服李白的才華,雖然當時他已八十多歲,但仍移樽就教,特地跑到旅舍去拜訪李白。李白拿出他寫的(蜀道難)給賀知章看,賀知章一邊看一邊讚嘆,看完後大大地稱揚一番,說李白是「謫仙人」。高興之下,並解下身上所佩帶的金龜去換酒來和李白共飲。李白對賀知章的這番情意,念念不忘,在賀知章去世兩年後(天寶五年,西元七四六年)到山陰(今浙江紹興)漫遊時,曾特地跑到賀知章舊居瞻望,寫下了兩首(對酒憶賀監)的詩來紀念他。其中的一首是這樣的: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