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訪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拜訪。如:「總統此次出國訪問,行程密集緊湊。」《西遊記》第一○回:「到長安城內,訪問一番。」
孔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和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漢詩》。 相關典故 小時了了 有一次,孔融跟父親到京師去,就順便拜訪河南太守李膺,當時孔融才十歲。由於李膺很自命不凡,不肯輕易的接見訪客。因此,孔融就對守門的人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請替我通報一聲。」李膺聽到親戚來訪,就接見他,看到進來的是個陌生人,就奇怪的問道:「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孔融回答說︰「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有師資之尊,因此,我們是世交呀!」當時,大廳上有很多的賓客在座,聽到孔融這麼一講,都覺得十分驚奇。其中有一個客人陳韙他就隨口說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聰...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士接任第四任校長。95學年度,成立電機工程研究所、自動化工程系。民國95年3月28日,由校長帶隊親自拜訪台中縣黃縣長,協調土地及經費分配事宜。縣長考慮縣府經費拮据,及為帶動太平地區整體發展考量,同時考慮本校改科大及未來整併之中長期規劃,已同意由本校無償取得全部坪林營區 31.42 公頃土地,並由本校負責坪林營區搬遷及建設總經費3億 6 仟多萬元,並願在相關行政作業上充分配合與協助。民國95年,本校申請改名「國立台中勤益科技大學」案,奉教育部台技(一)0950099265C號函校定自95年8月1日起「同意籌備半年」;同學年...
撲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跑一趟,找不到所要找的對象或事物。[例]如果要去拜訪他,請事先以電話相約,以免撲空。
郁永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6年春天,郁永河帶著工匠、僕役自廈門出發,二月二十五日從臺南上岸。在臺南停留的兩個月裡,郁永河除了拜訪當地官員,也忙著張羅各種採硫裝備與物資:糖要泡成糖水給工匠喝及洗浴,以免中硫毒;布匹要拿來與當地原住民交易或饋贈;油則是提煉硫磺時要加入的。一切備妥後,物資由水路運送北上,郁永河自己則乘牛車緩緩從陸路前進。(註1)當時臺灣除了府城臺南以外,其他地區開發程度大都不高,諸羅(今嘉義)以北的西部平原有許多平埔族生活著,郁永河便靠著沿途的平埔族部落休息、補給。一路上除了路面顛簸,還有高過人的野草、又急又深的溪水,並不輕鬆。不過...
蛇影杯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陽曆六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此日,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 (5) 詣見:前往拜訪。詣,音|ˋ。 (6) 主簿:古時,郡府及縣廷均有此官。為太守及縣令身旁親近屬吏,相當於今之主任祕書。 (7) 杜宣:東漢人,生卒年不詳。應郴下屬。 (8) 羸露:瘦弱,身體衰弱。羸,音ㄌㄟˊ。 (9) 赤弩:紅色的弓。弩,音ㄋㄨˇ。 (10) 攻治萬端:用盡各種方法治病。 (11) 愈:通「癒」,痊癒。 (12) 闚視:探望。闚,音ㄎㄨㄟ。通「窺」。 (13) 還:返回。 (14) 聽事:古代官府治理政務之所在。聽,通「廳」。 (15) 顧:回頭。 (16) 鈴下:漢...
覓柳尋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尋花問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尋花問柳」原作「問柳尋花」。春季之時,繁花盛開,柳絲新抽,美景無限,正是尋幽訪勝的最佳時機。「尋花問柳」本為遊賞春天的景色之意。如杜甫在〈嚴中丞枉駕見過〉詩中,記述了身為高官的好友嚴武,於風景明媚的春天,在隨扈的陪伴之下,屈尊來拜訪自己的情誼,也抒發自己顛沛流離於世間的感慨。約在元明時,有以「花柳營」代稱妓院等風月場所的用法,如元.喬吉〈新水令.繡閨深培養出牡丹芽套.離亭宴煞〉:「我不是琉璃井底鳴蛙,我是個花柳營中慣戰馬。」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一折:「將一座花柳營,生扭做迷魂陣。」後來「尋花問柳」用來比喻狎妓的用法,或由此演變而出。「尋花問柳」較...
朱天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三三集刊」的年輕作家「張腔胡調」之稱。此外,1979年與1980年,朱天心與朱天文兩次至日本京都拜訪胡蘭成,京都也成為朱天心日後最常旅遊之地與小說中重要的「原鄉」之一。朱天心數次參與政治活動,1992年曾經參與朱高正所創立的中華社會民主黨並參選第二屆國大代表,於1995年代表中華社會民主黨於苗栗縣參選第三屆立法委員;2004年又參與民主行動聯盟,於2006年底參與倒扁活動。2007年在第七屆立委選舉中,曾為北一女的同學、原國民黨立委雷倩站台。朱天心與父親得意門生謝材俊(唐諾)成婚,並育有一女謝海盟。 觀點朱天心的文學...
作福作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作威作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作威作福」原作「作福作威」。周武王滅殷朝後二年,前往拜訪箕子,請教如何制定為政的基本規範。箕子回答一共有九類大法,分別是:五行、敬用五事、農用八政、協用五紀、建用皇極、乂用三德、明用稽疑、念用庶徵、嚮用五福,威用六極。其中第六類的「三德」,一是正人的曲直,二是剛強能立事,三是和柔能治,用這三種德行來治理人民。只有君主擁有賞賜臣下、使用刑罰、享受美食的權利。臣子則沒有這些權利,否則將會給家裡帶來災禍,還會危及國家安全。箕子所說的這段話見載於《書經.洪範》,後來「作威作福」這句成語,就從原文「臣無有作福、作威」演變而出,用來指仗著權勢欺壓別人。
論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照道理說。[例]論理姨媽是長輩,應該我們去拜訪她。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