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6.89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聊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靠、憑藉。漢.蔡琰〈悲憤詩〉二首之一:「雖生何聊賴,託命於新人。」也作「寥賴」。
排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鋪張奢侈的形式和場面。[例]由於雙方家長都是地方上的望族,所以這對新人婚禮的排場十分講究。
教育未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的同時,提出了共產主義社會教育的基本設想,認為那時的教育,將擺脫剝削階級影響,擔負起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人的任務。中國對教育未來學的研究,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同時有分析地吸取外國教育未來學研究中有科學價值的理論和方法。中國著重研究本國教育發展的趨勢,研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向教育提出的新課題,研究建立和完善中國式的社會主義教育體制中的各方面問題,對未來的教育進行預測,為國家制訂教育規劃和教育政策提供科學依據並進行科學的論證。[5] 教育目標 1. 思維創新:培育學生成為具備「向前思考」、「未來導向」、「前瞻視野」的...
生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活人。《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三國演義》第六九回:「只可泰山治鬼,不能治生人也。」
2.人民。《文選.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豺狼抗爪牙之毒,生人陷荼炭之艱。」唐.白居易〈初加朝散大夫又轉上柱國〉詩:「柱國勛成私自問,有何功德及生人?」
3.不認識的人。《初刻拍案驚奇》卷六:「狄氏是個良人心性,見說要他當面見生人,耳根通紅起來。」《文明小史》第四一回:「至於官場上所用翻譯,什麼制臺衙門、洋務局各處,有各處熟手,輕易不換生人。」
4.生下來的時候或地方。如:「天津生人」、「甲子年生人」。
駱以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說為主,兼及詩、散文與兒童文學。曾獲臺灣省巡迴文藝營短篇小說首獎、全國大專青年文學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時報文學獎、臺北文學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九歌文學獎等獎項。 二、觀點 駱以軍自己的說法:「…並沒有很清楚地意會或選擇了『後現代』的敘事策略,而只是在這種『局部』的冒險中去體會我們這一代確確實實『被造成』的歷史失重感、蒙太奇式的身世切割、獨白的聲音氾濫替代了敘事主體……」時空的交錯與真實、虛構的交織,是作品最大的特色。小說向來沒有一個統一、固定的敘事者、敘事觀點,說話、說故事的聲音不斷地跳動、游離,大膽展示多...
轎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抬轎子的人。《儒林外史》第六回:「直到上燈時候,連四斗子也不見回來。抬新人的轎夫和那些戴紅帽子的又催的狠。」也稱為「轎班」。
邱妙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邱妙津,台灣彰化人,1969年生,1991年畢業於台大心理系,1992年12月前往法國留學,1995年6月25日在巴黎自殺身亡,享年僅26歲。當年僅19歲的邱妙津以〈囚徒〉此短篇小說獲得中央日報獎,兩年後又以〈寂寞的群眾〉獲得聯合文學中篇小說新人獎,讓人不得不開始注意她這新興的年輕寫手。1995年邱妙津的自殺身亡掀起了台灣文壇一陣驚愕,至今無法確定為何自殺,在死後除了留下傳奇性的色彩,也於同年10月,她的首部長篇小說《鱷魚手記》獲得時報文學獎推薦獎。1997年2月台灣同志首次舉辦...
頭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每一樣、每一件。《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二:「只因有個沒見識的,做了一本鴛衾記,乃是將元人玉清菴錯送鴛鴦被雜劇與嘉定篦工徐達拐逃新人的事三四件,做了個拉名糧長,弄得頭頭不了,債債不清。」《西遊記》第七八回:「大巧若拙,還知事事無為;善計非籌,必須頭頭放下。」
吳錦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擅長以電影手法處理小說場景,且有強烈的歷史感覺和濃厚的人道關懷。曾獲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小說新人推薦獎、吳濁流文學獎。 著作 短篇小說集:《放鷹》、《靜默的河川》、《消失的男性》、《燕鳴的街道》及稱作成長小說的「青春三部曲」;《秋菊》、《青春茶室》、《流沙之坑》──〈閣樓〉,是青春時代的自傳體小說;散文集:《永遠的傘姿》、《生態禪》;詩集:《生之曼陀羅》;另有《抓狂政治》等政治、時事評論集十餘種出版。另有《悲情的山林》、《願嫁山地郎》、《原舞者》、《生命Hiking》、《一隻鳥的故事》、《做一個新台灣人》、《妻...
頓口無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啞口無言」之典源,提供參考。 ※◎1《醒世恆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張六嫂得了言語,同養娘來至劉家。恰好劉媽媽在玉郎房中閒話。張六嫂將孫家要接新人的話說知。玉郎、慧娘不忍割舍,到暗暗道:「但願不允便好!」誰想劉媽媽真個說道:「六嫂,你媒也做老了,難道恁樣事還不曉得?從來可有三朝媳婦便歸去的理麼?前日他不肯嫁來,這也沒奈何。今既到我家,便是我家的人了,還像得他意!我千難萬難,娶得個媳婦,到三朝便要回去,說也不當人子。既如此不捨得,何不當初莫許人家。他也有兒子,少不也要娶媳婦。看三朝可肯放回家去?聞得親母是個知禮之人,虧他怎樣說了出來?」一番言語,說得張六嫂啞口無言,不敢回覆孫家。...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