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50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涓滴歸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涓滴」是水滴的意思,如晉.李顒〈經渦路作〉詩︰「亢陽彌十,涓滴未暫舒。」是形容旱災已久,一點小雨根本沒辦法紓解旱象。又如唐.杜甫〈倦夜〉詩:「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則是形容夜露深重,積成水滴的情景。後來用「涓滴」形容微少的財物、利益。如唐.柳宗元〈為王京兆賀雨表一〉:「渥澤徒加,涓滴無助。」「歸公」則是歸屬公家的意思,例如《儒林外史》第四○回:「我的產業,攢湊攏來,大約還有七千金,你一總呈出歸公便了。」便是描述要清結財產歸入公家。因此「涓滴歸公」就有即使很少的財物,也要全數歸入公家,形容一個人很廉潔的意思。《清史稿.卷二○.文宗紀》記載咸豐年間,由於盜匪四起,國家軍事費用增加,因此各地...
十全十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十全之美注音︰ㄕˊ ㄑㄩㄢˊ ㄓ ㄇㄟˇ漢語拼音︰shí quán zhī měi釋義︰猶「十全十美」。見「十全十美」條。 01.《警世通言.卷五.呂大郎還金完骨肉》:「其年夫妻齊壽,皆當五。福兒年九歲,善兒年八歲,踏肩生下來的,都已上學讀書,十全之美。」 02.《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團圓破氈笠》:「(劉翁暗想)自家年紀漸老,止有一女,要求個賢婿以靠終身,似宋小官一般,到也十全之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接近。《說文解字.辵部》:「迫,近也。」《楚辭.屈原.離騷》:「吾令羲和弭節令,望崦嵫而勿迫。」《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涉月,迫冬季。」
堅壁清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尚不可保。彼若懼而相結,共為表裡,堅壁1>清野2>,以待將軍,將軍攻之不拔3>,掠4>之無獲,不出一5>,則十萬之眾未戰而自困矣。夫事固有弃彼取此,以權一時之埶,願將軍慮焉。」操於是大收孰麥,復與布戰。布敗走,因分定諸縣,兗州遂平。 〔注解〕 (1) 堅壁:堅固堡壘。 (2) 清野:清除郊野糧食物資等。 (3) 拔:破城邑而取之。言若拔樹木而并得其根本。 (4) 掠:奪取、搶劫。 (5) :十天。〔參考資料〕另可參考:《三國志.卷一○.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荀彧》
聰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耳目敏捷。如:「那老翁年逾七,仍是耳目聰明,真是令人羨慕。」
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又要求馬兒長得壯快,又希望馬兒少吃草料。比喻要求過高卻吝於付出。清.霽園主人《夜譚隨錄.卷一一.鐵公雞》:「濟南某富翁,擁資數十萬,性慳吝,居積取嬴……鄉人號為鐵公雞,謂其一毛不拔也。年近五,無子,議納妾,價欲極廉,而人欲至美,媒笑曰:『翁所謂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也。』」
遼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遼遠、廣闊。《北史.卷四○.韓麒麟傳》:「若欲取況古人,班馬之徒,固自遼闊。」唐.李商隱〈東下三苦于風土馬上戲作〉詩:「天池遼闊誰相待,日日虛乘九萬風。」也作「遼廓」。
一呼百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隋唐演義》第一四回:「你看我這姑爺五以外,鬚髮皓然,著一品服,掌生殺之權,一呼百諾,大丈夫定當如此。」
動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往往,一有舉動就如此。《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四:「又且身係在官,展轉勘問,動輒經累月。」
媽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1)對母親的稱呼。宋.洪邁《夷堅丙志.卷一○.黃法師醮》:「黃師見夫人在坐,叔介至前,即仆地曰:『媽媽在此,……。』」《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三出》:「奴家爹爹王德用,身為宰執,名號黑王。媽媽兩國夫人劉氏。」(2)對年長婦人的稱呼。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二齣:「東村頭張媽媽,西村頭李媽媽。」《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兩個見是個婦人,無甚妨礙,便動問道:『媽媽何來?為甚這般苦楚?可對我們說知則個。』」(3)對老妻的稱呼。《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張士廉,年過六,媽媽死後,孑然一身,並無兒女。」《劉知遠諸宮調.第一二》:「衙內告夫人:『媽媽尊察,只取得他來,交為一妳母足矣。』」(4)鴇母。即妓女的假母。《大宋宣和遺事.亨集》:「師師聞道,諕得魂不著體,急離坐位,說與他娘……,李媽媽聽得這話,慌忙走去告報與左右二廂捉殺使孫榮。」元.無名氏《雲窗夢》第二折:「妾身是洛陽樂籍張媽媽是也。來到這汴梁聞知這鄭一女兒月蓮,因不掙錢,賭氣要賣。」也稱為「媽兒」。(5)婢女對女主人的稱呼。《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四二出》:「(淨、貼)媽媽,莫要提起。(未)照管頭撞。(丑)你與我請府眷轎先去,我一面備馬來。」《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告媽媽,不是錦兒多口,不如媽媽且歸,明日爹爹自歸來。」(6)對婆婆的稱呼。《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惱得心頭火氣沖,不知那個是媽媽,不知那個是公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