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樂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演奏音樂所組成的隊伍。[例]歌星在電視綜藝節目中演唱時,通常都會有樂隊伴奏。
據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報告或報導。如:「經過衛生單位的努力,早年猖獗一時的傳染病,如天花、霍亂、瘧疾等,據報都已絕跡。」
芭蒂(Adelina Patti)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歌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演唱歌曲為職業的人。[例]這位歌星發表的新歌蟬聯排行榜冠軍多時,唱片銷售量已打破國內紀錄。
大後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緊接在後天之後的那一天。如:「大後天有場演唱會,你有沒有興趣去看呢?」也稱為「大後兒」、「外後日」。
駐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歌手或歌星長期在某餐廳、歌廳、秀場演唱歌曲。如:「這家餐廳為了吸引顧客,請多位知名歌星在此駐唱。」
崑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劇種名。產生於元末明初江蘇崑山一帶的中國戲曲形式,又稱「崑山腔」、「崑腔」、「崑劇」,是曲牌體音樂,每一套曲目由若干支曲牌聯綴而成,其結構包括引子、正曲和尾聲。最初是崑山一帶民間流行的南戲清唱腔調,經崑山音樂家顧堅的改進,至明初才有「崑山腔」之稱。明嘉靖年間,戲曲音樂家魏良輔與過雲適、張野塘、謝林泉、張梅谷等民間音樂家共同研究,吸收海鹽、餘姚等腔的長處,融入北曲的唱法,改良出一系列的唱腔理論,建立了委婉細膩、流利悠遠的「水磨調」。這時的「崑腔」僅僅是清唱,之後崑 山 人梁辰魚在魏良輔成就的基礎上,與鄭恩笠、唐小虞等人作進一步的研究和改革,此時並加入伴奏樂器有笛、簫、管、笙、琵琶、三弦、月琴、板...
《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
國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國家制定,頒行全國,代表國家的樂歌。通常於隆重集會、國際會議或比賽中演奏或演唱
唱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演唱戲曲。《儒林外史》第二三回:「親家要上門做朝,家裡就唱戲、擺酒。」
襲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沿襲採用。如:「她襲用去年露天義演的模式,舉辦第六場個人演唱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