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1.36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燭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借指太陽。唐.李邕〈日賦〉:「燭龍照灼以首事,踆烏奮迅而演成。」明.謝讜《四喜記》第八齣:「望長空燭龍消,長驅旱魃師碧濤。」
燒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春天繁花盛開,千紅萬紫,如同在燃燒一般。唐.白居易〈早春招張賓客〉詩:「池色溶溶藍染水,花光火燒春。」
殺威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刑罰。古代犯人收監前,先施以杖刑,意在挫其凶,使之懾服,稱為「殺威棒」。元.李致遠《還牢末》第二折:「舊規,犯人入牢,先吃三十殺威棒。」《醒世恆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長安》:「說聲未畢,韋氏已到,按在地上,先打三百殺威棒,打得個皮開肉綻,鮮血迸流。」
炙手而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炙手可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宣宗時,崔鉉在朝中擔任要職,權勢極大。每次當他要做重要決策時,都會找鄭魯、楊紹復、段瓌、薛蒙一同商討,所以此四人在當時同樣也是聲名顯赫,握有權柄。於是有這樣的一段話流傳著:「炙手可熱,楊、鄭、段、薛;欲得命通,魯、紹、瓌、蒙。」這段話便是形容鄭魯等人的權勢如日中天,赤讓人覺得好像會燙手一樣,若是想順利推展政令,一定得先有他們的支持。「炙手可熱」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句成語,用來比喻地位尊貴,勢熾盛;亦用來比喻廣受歡迎,名聲極盛。
糝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傳統歲時民俗。舊俗於除夕祭祀先祖及百神時,焚燒松柴以送神的火盆。《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初如螢火,次若燈火。千條蠟燭難當,萬座糝盆敵不住。」也作「籸盆」。
火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引火的條狀物。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五.發燭》引宋.陶公穀《清異錄》:「夜有急,苦於作燈之緩。有知者,批杉條,染硫黃,置之待用,一與火遇,得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貨者,易名『火寸』。」
勢可炙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炙手可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宣宗時,崔鉉在朝中擔任要職,權勢極大。每次當他要做重要決策時,都會找鄭魯、楊紹復、段瓌、薛蒙一同商討,所以此四人在當時同樣也是聲名顯赫,握有權柄。於是有這樣的一段話流傳著:「炙手可熱,楊、鄭、段、薛;欲得命通,魯、紹、瓌、蒙。」這段話便是形容鄭魯等人的權勢如日中天,赤讓人覺得好像會燙手一樣,若是想順利推展政令,一定得先有他們的支持。「炙手可熱」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句成語,用來比喻地位尊貴,勢熾盛;亦用來比喻廣受歡迎,名聲極盛。
害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傷人害物的心念。唐.元稹〈袼蜂〉詩三首之三:「蘭蕙本同畹,蜂蛇亦雜居。害心俱毒螫,妖兩吹噓。」
竟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到天邊。形容盛大的樣子。《晉書.卷四.惠帝紀》:「壬寅夜,赤氣竟天,隱隱有聲。」《三國演義》第九回:「不一時,各門火竟天,呂布只得棄卻家小,引百餘騎飛奔出關,投袁術去了。」
矮了半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低矮了一大段。比喻比不上別人,低人一等。《文明小史》第四八回:「如今見廬慕韓如此欽服他,又見他議論的實在不錯,自己實在不及他,氣亦登時矮了半截。」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