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3 ms
共 1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民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民的生計。如:「民生議題向來都是施政的重點所在。」《左傳.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不可謂驕。」
|
定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固定的地方居住下來。《詩經.小雅.采薇》:「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唐.羅隱〈早發〉詩:「北去南來無定居,此生生計竟何如。」
|
加法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體物方面,可是用紙牌或是水果等等物品,來讓孩童做加法的計算,舉例而言,當學生翻出兩張紙牌後,可讓學生計算紙牌中的物品總和。另外也可運用保齡球遊戲來教導加法,透過此遊戲也可順勢教導零的概念。4. 數字的加法計算:當具體物熟悉之後,應進入到半具體之物品。舉例而言,上述中的紙牌內容可換成數字,使學生在看到數字後能聯想到具體物,以利後續計算。5. 認識數字計算式:此過程是教導學生在一串問題中,簡化成一個簡單的計算式子。舉例而言,上述曾提過五顆紅蘋果與六顆青蘋果總共有幾顆的例子,而在此階段中,教導學生能在第一時間寫出5+6的式子...
|
老和尚撞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過一日是一日。老和尚身無家累,心無牽掛,每天只是敲鐘過日子,無須為長遠的生計打算。比喻因循度日、得過且過。
|
暮楚朝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總是居無定所、四處流離。也猶如戰國時代的說客策士,周旋於各國之中,早上在秦國,晚上卻又到了楚國,為求生計四處遷徙飄蕩,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動向,對未來既是茫然又是無奈。後來,「朝秦暮楚」這句成語從典源中摘出用來比喻人東飄西蕩,行蹤無定。
|
生態人類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是人類學的一個分支,以朱利安史都華(Julian Steward)為首。史都華側重於探討各種不同的生計模式,做為能量轉移的方法,然後分析它們如何決定文化的其他面向,文化成為分析單位。第一批生態人類學家探討做為一個生態群體的人類,應該是分析單位,而且文化成為這個群體改變與適應環境的手段。生態人類學的特色在於系統理論、功能論主義與負面反饋分析[5]。從一開始,諸多學者批評這個學科過度注重靜態平衡而忽略變遷,這在於它使用循環論證而且將系統過度簡化[6]。 現在的一項評論是,生態人類學的最初版本是依靠文化相對主義為其準則 [7...
|
航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海上航行。《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身落魄,生計皆無。便附了他們航海,看看海外風光,也不枉人生一世。」
|
稻粱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衣食生計打算。多喻無所作為而貪戀祿位。唐.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詩:「黃鵠去不息,哀鳴何所投?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
|
舌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舌頭來耕種。比喻以教書維持生計。《幼學瓊林.卷二.師生類》:「謙教館曰餬口,又曰舌耕。」
|
無以為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辦法維持生計。《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無以為生,每日到虎踞關一帶賣火紙筒過活。」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