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佳境漸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漸入佳境」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顧長康1>噉2>甘蔗,先食尾。問所以,云:「漸至佳境。」 〔注解〕 (1) 顧長康:顧愷之(西元341∼402),字長康,小字虎頭,晉無錫人。博學有才氣,善繪畫,有才絕、藝絕、痴絕三絕之稱。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動物、山水等。存世作品中以「女史箴圖」最有名。其所作「維摩詰像」,為最早出現於壁畫上的佛像。 (2) 噉:音ㄉㄢˋ,同「啖」,吃。〔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九二.文苑列傳.顧愷之》
離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遠離煩惱塵垢。《維摩詰經.卷上》:「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南朝梁.王僧孺〈初夜文〉:「大招離垢之賓,廣集應真之侶。」
天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女神。《維摩詰所說經.卷中.觀衆生品第七》:「時維摩詰室有一天女,見諸天人,聞所說法,便現其身。」
心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心清淨沒有染汙。《維摩詰所說經.卷上》:「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結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指煩惱。《維摩詰所說經.卷中》:「結習未盡,華著身耳。結習盡者,華不著也。」
智慧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智慧果決,能斷絕煩惱、牽絆。《維摩詰所說經.菩薩行品.第十一》:「聞佛無量德,志而不倦,以智慧劍破煩惱賊。」
慧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本指智慧的業緣,後多指對經典義理的研讀。《維摩詰所說經.卷上》:「知一切法,不取不捨,入一相門,起於慧業。」清.侯方域〈與槁木大師書〉:「夫慧業之與貪業雖稍不同,其為業一也。」清.龔自珍〈人月圓〉:「三生慧業,萬古才華。」
覆海移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翻轉大海,移動山嶺。形容力量巨大。《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二.維摩詰經講經文》:「阿修羅眾聖偏殊,覆海移山功力大,上住須彌福德強,平扶日月感神煞。」
濟貧拔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救助貧苦的人。《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二.維摩詰經講經文》:「常行慈悲,濟貧拔苦,歸將有餘救不足者,將安樂施危厄者。」《三國演義》第一一回:「竺因此廣捨錢財,濟貧拔苦。」
膽驚心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驚膽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心驚膽戰」這個成語是用來形容十分驚慌害怕,典源出自〈維摩詰經講經文〉。其中有一段敘述維摩詰假稱身患疾病,藉著眾人來探視他時,得以教化眾生。釋迦世尊也派他的弟子前去探視,但是大家都因為維摩詰的辯才太了得,沒有人想要代表去探視。於是世尊要彌勒菩薩去探視維摩詰,彌勒菩薩回答世尊說:「世尊,我恐怕也不能勝任。因為我曾在兜率天宮為兜率天王及其眷屬說修習到得不退轉法時,維摩居士的對我的一段反論,現場的人聽了後,都同時證入無生法忍的境界。當時,我覺得十分慚愧,憂慮惶恐,對自己的不足感到驚慌害怕。我與他的境界實在是差太遠了,所以恐怕沒有辦法代表大家去探視維摩居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