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5.48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聲譽鵲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望突然崛起,如鵲驚飛。如:「他年紀輕輕,但治學有方,而今聲譽鵲起,可謂少年得志。」
松筠之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松與竹歲寒不凋,用以比喻堅貞的節操。《隋書.卷六六.柳莊傳》:「梁主奕葉重光,委誠朝廷,而今已後,方見松筠之節。」也作「松筠之操」。
俠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仗義助人的氣概。《後漢書.卷七五.袁術傳》:「少以俠氣聞,數與諸公子飛鷹走狗,後頗折節。」宋.蘇軾〈答范淳甫〉詩:「而今太守老且寒,俠氣不洗儒生酸。」
嗔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責怪。唐.顧況〈田家〉詩:「縣帖取社長,嗔怪見官遲。」《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老爺一向奉道虔誠,而今有些懈怠,恐怕神天嗔怪。」
差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怪異的人。《南史.卷五○.劉瓛傳》:「劉郎子可謂差人,雖吾家平原詣張壯武,王粲謁伯喈,必無此對。」唐.韓偓〈兩賢〉詩:「而今若有逃名者,應被品流呼差人。」
水月鏡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鏡花水月」之典源,提供參考。 #《遠什大乘要義問答.卷上.辯法身如幻常光泥洹三義》1>佛法身者,同於變化,化無四大五根。所以者何?造色之法,不離四大,而今有香之物,必有四法,色、香、味、觸;有味之物,必有三法,色、味、觸;有色之物,必有二法,有色、有觸;有觸之物,必有一法,即觸法也。餘者或有或無:如地,必有色、香、味、觸。水有色、味、觸,若水有香,即是地香。何以知之?真金之器,用承天雨,則無香也。火必有觸,若有香者,即是木香。何以知之?火從白石出者,則無香也。風但有觸,而無色也。若非色之物,則異今事。如鏡中像,水中月,見如有色,而無觸等,則非色也。化亦如是,法身亦然。 〔注解〕 ...
鄙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見識淺薄的人。《論語.子罕》:「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文選.張衡.東京賦》:「鄙夫寡識,而今而後,乃知大漠之德馨,咸在於此。」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世態炎涼,人情勢利,攀貴而疏貧。《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見你這般時勢,那個朋友肯將銀子與你結會?」《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而今我這般光景,走到他們家去,他就不嫌我,我自己也覺得可厭。」
顏如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古語道得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而今甚麼是書?就是我們的文章選本了。」
枝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次要或從屬的人、事、物。《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夫先王以仁義為本,而以固塞文法為枝葉,豈不然哉!」《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列傳》:「舊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秉執,而今枝葉賓客布列職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