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94.85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調查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問卷(written questionnaires):文字問卷與訪問所使用之題目,通常採問題式提出,要求受訪者反應。3.控制觀察(controlled observation):最簡單之形式是從學校紀錄中取得所需資料,也包含利用測量工具如成就測驗、態度量表等蒐集而得之資料在內。 肆、依蒐集資料時間長度區分依據研究者搜集資料所涵蓋之時間長度,可分為以下兩類(Babbie,1973,pp.62-65): 一、橫斷式調查橫斷式調查(cross-section survey)是指再某一時間,從選曲之樣本蒐集所需之資料用以描述”當...
殺雞取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貪圖眼前微薄的好處,而損害長遠或更大的利益。[例]老板一再要求員工延長工時的行徑,無異於殺雞取卵。
逆來順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從忍受惡劣的環境或不合理的待遇。[例]對於這些不合理的要求,我們是該逆來順受呢?還是出面爭取應有的權利?
盡善盡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十全十美,白璧無瑕,無懈可擊反義:一無可取,一無是處,百孔千瘡,美中不足辨似: 「盡善盡美」及「十全十美」都有完善美好的意思。 「盡善盡美」側重於達到完善美好的最大可能,為人力之所能及;「十全十美」側重於各方面都是絕對的完善美好,為人力所不能及。 盡善盡美 十全十美 辨似例句 ○ ㄨ 就人類有限的能力而言,他這樣的表現可說是~了。 ㄨ ○ 你總要求下屬要有~的表現,難怪從沒人能讓你滿意。
畫餅充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畫餅,畫成的餅。比喻徒具形式而無實用價值。根據《三國志》記載,三國魏盧毓為人正直不阿,敢於上諫直言,頗得魏明帝賞識,任命為吏部尚書,擔任推舉人才的工作。魏明帝向來厭惡那些聲名顯揚,卻無才學的人,這時剛好中書郎一職出缺,於是下詔要求盧毓推舉人才時要注重真才實學,不要選那些徒具名聲的人,否則便像在地上畫餅一般,只能看而不能吃。後來「畫餅充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徒具虛名而無益於實際。亦用來比喻徒事空想無益於事。
德行倫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人本有能力的卓越化與良好人際關係的滿全,德行是幸福人生的核心,兒童應該從小就接受道德訓練,對人生的要求作出回應。他認為,只有藉由不斷行善,才能變成有德的人。我們一般談到道德教育,多半是指稱品格教育,追根溯源,實可歸功於亞里斯多德。亞里斯多德和中國儒家一樣都提倡中庸之道,無論是我們的情緒發用或行動表現,都應謹守中庸之道,而過猶不及都不可取。儒家談中庸有一套上通天道的道德形上學基礎,與之不同的是,亞里斯多德卻把中庸當作德行的一種主要性質或特徵,即任何道德的德行都必定展現出不偏不倚的中道,否則不成其為德行。對於亞里斯多德來說...
虛有其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唐代的鄭處誨在《明皇雜錄》中記載,唐玄宗時中書舍人蕭嵩,長得高大,留著鬍子,相貌英偉俊秀。有一天晚上,蕭嵩被唐玄宗臨時召見,要他草擬一道任命蘇頲為宰相的詔書。蕭嵩寫好後呈給玄宗過目,文中以「國之瓌寶」一詞稱讚蘇頲,但「瓌」字是蘇頲父親的名諱,於是玄宗要求蕭嵩當場更改。蕭嵩又急又害怕,流了一身汗,久久不能下筆。過了好一會,玄宗走到蕭嵩身邊觀看,看到他只將「瓌」字改成「珍」字,其餘的都沒改。等蕭嵩退下後,玄宗把草稿扔在地上,說:「蕭嵩只是外表長得好看罷了!根本沒有什麼內涵。」後來「虛有其表」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空有華麗的外表,卻無實際的內涵。
腳踏實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司馬光是宋朝重要的史學家。宋英宗時,他與范祖禹、劉攽、劉恕等人奉命編撰《資治通鑑》,由他主編。編寫這部史書時,司馬光每天凌晨就開始工作,直到半夜才休息,絲毫不敢懈怠。為了怕睡得太久,耽誤了工作,還特地製作了一個「警枕」,好讓自己睡得不安穩而警醒。而司馬光對於書稿的要求更是嚴格,他先廣泛的收集資料,然後串連、剪裁,加以潤色,反覆修改,直到滿意為止。例如其中唐代部分的稿子,原有六百多卷,等到最後定稿時只剩下八十卷,可見其要求之精簡。等到編成後,全書共有二百九十四卷,全都用正楷工整地寫好,一筆不苟。這種認真踏實的治學態度,受到了當時人們的讚賞。宋神宗更為這本史書取名為《資治通鑑》,表示這部史書能作為...
塑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確使用大小寫、標點符號、以及正確文法來寫出完整句子;能夠拼字等等。如果老師把這些技能全都教了,然後要求學生寫出幾個段落,最後再依據內容、文法、標點符號和拼字等項目來評分,則大部分的學生恐將不及格,並可能無法從這種練習學到什麼。實務面  老師可以一步一步地教導學生這些技能,逐漸塑造最後的技能。老師可以教導學生如何先寫主題句,然後寫支持主題句的細節,接著寫結論句。最初,他們只要能寫出段落內容就可以了。後來,要有正確的文法和標點符號,才能獲得增強。最後,可以加上拼字做為成功的標準。在每個階段,學生都很可能獲得增強。最後,可以...
兵不厭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晉文公打算出兵攻打楚國,在開戰前他召見舅犯,詢問以少敵眾的辦法。舅犯以「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陣之閒,不厭詐偽」來回答晉文公,這句話的大意是:講求禮的君子,要求自己儘量的忠厚誠信;但用兵打仗時,不排斥以欺詐的方法來取得勝利。文公再以相同的問題詢問雍季,雍季認為:燒毀山林以獵取野獸,是不留餘地的榨取一空;用欺騙的方式對待百姓,只能騙得一時的信任。文公嘉許雍季的見解,卻採用舅犯的建議與楚人戰而得勝。事後,班師回朝,封官授爵時,將雍季的功勞列在舅犯之上。群臣不解,文公解釋說:「你們有所不知!舅犯所言是一時的權宜之計;雍季之言才是永久的利益啊!」後來「兵不厭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