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53.41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蕭規曹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五四.曹相國世家》參1>始微2>時,與蕭何3>善;及為將相,有卻4>。至何且死,所推賢唯參。參代何為漢相國5>,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擇郡國吏木詘於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斥去之。日夜飲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來者皆欲有言。至者,參飲以醇酒,閒之,欲有所言,復飲之,醉而後去,終莫得開說,以為常。相舍後園近吏舍,吏舍日飲歌呼。從吏惡之,無如之何,乃請參游園中,聞吏醉歌呼,從吏幸相國召按之。乃反取酒張坐飲,亦歌呼與相應和。參見人之有細過,專掩匿覆蓋之,府中無事。參子窋為中大夫。惠帝怪相國不治事,以為「豈少朕與」?乃謂窋曰:「若歸,...
不知所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失。說明君主治國的態度和方法,在在影響了臣子和人民的行為。其中提到一種擅作威福的暴君,喜怒無常,動嚴厲治罪而殺人,絕不寬赦,那麼臣子就會震驚而不知如何是好。君主若不及時覺悟,則國家的法度日漸衰敗,國家也就不再安定了。後來「不知所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也有人以為這句成語是從《論語.子路》中,孔子所說的「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演變而來。一個國家不行禮樂,刑罰不公平,人民當然無所適從,不知所措了。《論語》原文中的「錯」,就是「措」的通假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通姦。《左傳.宣公四年》:「(鬭伯比)從其母畜於䢵,淫於䢵子之女,生子文焉。」《隋書.卷七四.酷吏列傳.燕榮》:「榮每巡省管內,聞官人及百姓妻女有美色,舍其室而淫之。」
遊刃有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事已臻道境。義猶「遊刃有餘」。見「遊刃有餘」條。 01.宋.王之道〈無為集序〉:「游刃恢恢,所向解。」 參考詞語︰游刃餘地注音︰|ㄡˊ ㄖㄣˋ ㄩˊ ㄉ|ˋ漢語拼音︰yóu rèn yú dì釋義︰猶「遊刃有餘」。見「遊刃有餘」條。 01.宋.蘇軾〈書吳道子畫後〉:「道子畫人物……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所謂遊刃餘地,運斤成風,蓋古今一人而已。」
高山流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列子.湯問》伯牙1>善鼓2>琴,鍾子期3>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4>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5>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注解〕 (1) 伯牙:春秋時楚國人,生卒年不詳。善鼓琴者,與鍾子期為至交。 (2) 鼓:彈奏。 (3) 鍾子期:春秋楚國人,生卒年不詳。與伯牙為至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子期聽而知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已無知音,乃毀琴絕...
一決雌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漕。項王謂漢王曰:「天下匈匈1>數歲者,徒2>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3>挑戰4>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漢王笑謝曰:「吾寧鬥智,不能鬥力。」項王令壯士出挑戰。漢有善騎射者樓煩,楚挑戰三合,樓煩射殺之。項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戰。樓煩欲射之,項王瞋目叱之,樓煩目不敢視,手不敢發,遂走還入壁,不敢復出。漢王使人閒問之,乃項王也。漢王大驚。於是項王乃即漢王相與臨廣武閒而語。漢王數之,項王怒,欲一戰。漢王不聽,項王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走入成皋。 〔注解〕 (1) 匈匈:動亂不安。 (2) 徒:僅、只。下「徒苦」則為白白使之受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評定。《漢書.卷六四下.王襃傳》:「所幸宮館,為歌頌,第其高下,以差賜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姓。如戰國時晉國有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喊、叫。如:「喚醒」、「呼喚」、「召喚」。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桓子野每聞清歌,喚『奈何』!」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度悲傷。如:「慟哭」。《論語.先進》:「顏淵死,子哭之慟。」《南史.卷七五.隱逸傳上.顧歡傳》:「歡早孤,讀《詩》至『哀哀父母』,執書慟泣,由是受學者廢蓼莪篇,不復講焉。」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