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4.72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絕編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韋編三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年對《易經》這本古書很有興趣,它是一本深奧難懂的書,孔子一次一次地反覆研讀,直到讀懂為止。《史記》記載這件事是,用「韋編三絕」來形容孔子的用功程度。「韋」是熟牛皮。古代還未發明紙的時候,字是寫在竹簡上的,然後用牛皮帶編起來。「絕」是斷的意思。孔子鑽研《易》時,不斷翻閱,以致於編綴竹簡的皮帶都斷了好幾次。後來「韋編三絕」就被用來比喻讀書勤奮努力。
皓首一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雖年老還持續地鑽研經書。《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便如師父平日無書不讀,直是皓首一經,也不得一名半職。」
溯源窮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溯本源,窮盡支流。比喻鑽研學問,博大精微。《清史稿.卷五○三.藝術傳二.吳熙載傳》:「世臣創明北朝書派,溯源窮流,為一家之學。」
鑽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鑽研。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指瑕》:「夫車馬小義,而歷代莫悟;辭賦近事,而千里致差;況鑽灼經典,能不謬哉!」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