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解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理識趣的人。《三國志.卷五九.吳書.吳主五子傳.孫霸傳》:「玄曰:『舊赦有大小,或天下,亦有千里、五百里赦,隨意所及。』亮曰:『解人不當爾邪!』乃赦宮中,基以得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
|
指日而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論皇帝用人,應該重視諫諍之臣,並以他們做為自己的耳目。司馬光本以為自己會因此受到責難,不料太皇太后非但沒有怪罪他,還派遺使者向他請教當今朝政得失。因此司馬光感到十分欣慰,認為進諫之路已經開啟,如此一來,天下太平之日不久即將到來。後來「指日可待」被用來形容願望或期盼不久即將實現。
|
罪不容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罪不容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孟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他提倡儒家學說,重仁義、輕功利,所以曾說:「孔子的弟子冉求曾為季康的家臣,但他非但沒有使季康的德行更好,反而幫著他加重人民的賦稅,氣得孔子跟其他弟子說:『冉求不是我的學生,你們可以敲鼓宣佈他的罪狀,對他加以指責。』由此看來,在上位者不行仁道,下屬還替他求富,是孔子所不恥的。更何況是替他打仗,為爭奪土地、城池,到處殺人,這樣即使是一死都不能抵免罪過。」後來「罪不容誅」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罪大惡極。
|
厲色疾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疾言厲色」。見「疾言厲色」條。01.清.惲敬〈與姚秋農書〉:「才雖中人,頗能孝謹,非但不加責備,且未嘗厲色疾言。」
|
銖銖較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害。在《顏氏家訓.治家》中,顏之推提到當時民風敗壞,民間嫁娶之時,經常有賣女兒來賺錢的事情發生,雙方非但不以為怪,甚至還討價還價,連一點小錢都要斤斤計較,和一般的買賣無異。這樣的婚姻,由於不注重對方的人品教養,通常都是後患無窮,所以他提醒子孫不可不慎!「銖錙必較」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連很少的錢或很小的事情都非常計較。出現「銖錙必較」的書證如宋.陳文蔚《陳克齋集.卷三.雜著.朱先生敘述》:「先生造理精微,見於處事,權衡輕重,錙銖必較。」
|
故步不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既然已經學習儒家思想了,就不要再讀老莊,免得像《莊子》裡的燕國人一樣,要學趙國人優雅的步姿,結果非但沒學成,連自己原本走路的方式都忘了,只好爬著回國。這裡的典源用了「故步」。
「自封」見於晉.庾闡〈斷酒戒〉。作者在文中闡述戒酒的原因,認為酒癮一上來就放縱自己喝酒,會傷害純真自然的本性。於是作者便將酒杯、酒壺等一切酒器打破,以表示自己戒酒的決心。有個酗酒的朋友聽了這件事,氣得反駁他說:「酒自古以來都是為人所愛,連古代聖賢也不例外,他們也不致於喪失本性。你把酒器打破,做這樣地自我限制,不過是忌口,但心裡還是想著它,又有什麼用?」庾闡回答說:「人生下來時沒有任何欲望,但後來欲望慢慢養成,都是受到...
|
承重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事人本身及其父皆為嫡長,而父先亡,於祖父母去世時,當事人需承受喪祭與宗廟之重任。《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四回:「非但是嫡親的祖父,並且他老子先死了,他還是一個承重孫呢!」
|
離鄉避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諡號「興聖國師」。在所引典源中,神晏認為,世間男女接觸佛教,看到許多的經籍,便埋首研究。如此一來,非但不能得到正道,反而被文字的枷鎖所綑綁,無法解脫。因此他鼓勵求道者應該離開故鄉,到外地去求訪得道名師,親身追求正道,如此才不會被經典文字所迷惑。後來「離鄉背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離開故鄉,在外地生活。
|
不犯秋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唐.李德裕〈賜王宰詔意〉:「若能捨逆效順,速自歸降,非但生全,仍加優賞。克城之後,不犯秋毫。」
|
翻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股票術語。指在股票投資上,原為多頭的投資人因看壞行情,非但把手中的持股賣光,另外又借股票來放空,稱為「翻空」。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