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03.1525 ms
共 17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遷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搬移、遷移。《禮記.月令》:「季夏行春令,則穀實鮮落,國多風欬,民乃遷徙。」《老殘遊記》第一四回:「如果可以一勞永逸,何不另酬一筆款項,把百姓遷徙出去呢?」
|
聚沙成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沙成塔」原作「聚沙為塔」。《妙法蓮華經》中記載,佛祖釋迦牟尼告誡弟子要成佛道,其實不一定要做大功德,累積小小善事也能成道。例如佛滅度後,要建塔供養其舍利子,但塔可以有很多種形式,可以用昂貴的金銀玻璃、瑪瑙琉璃,也可以用石頭香木、磚瓦泥土,甚至小孩子玩遊戲,堆積泥沙成佛塔,也可以成就功德。佛經中「聚沙為佛塔」原是指小孩玩沙堆塔的遊戲,後來「聚沙成塔」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積少成多。
|
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竅,口及前後陰各一竅,將這九竅通通用玉封住,便能保持身體完整,尤其王公貴族會做得更為徹底。不難看出其實中國人對於長生十分執著。
|
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茜草科梔子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具短柄,對生,闊倒披針形或橢圓形。夏開白花,有香氣,可做香料。果實橢圓,色黃,可入藥,亦可做染料。木質密而堅實,可為雕刻用。 △梔子
|
撥亂反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fǎn zhì釋義︰猶「撥亂反正」。見「撥亂反正」條。
01.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一折》:「實不相瞞,區區見五代之亂,天下塗炭極矣,常有撥亂反治之志,奈無寸土為階。」
02.明.瞿式耜〈不敢輕離西土疏〉:「伏念臣迂愚陋質,譾劣庸才,既無撥亂反治之能,時深妨賢病國之懼。」
|
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句中助詞,無義。《漢書.卷一○○.敘傳上》:「尚粵其幾,淪神域兮!」《晉書.卷七九.謝安傳》:「石奴以褊濁興累,雖粵微纇,猶稱名實。」
|
格格不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等他到了湖、廣作官,評價就大不如前。陸九淵曾聽兄長提起劉文潛,以為他必不是個庸碌之輩,後來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他認為劉文潛在滿足自己的私慾上,無所不取,絲毫沒有畏懼;但是論到誠意正心等道德修養時,就顯得抵觸而不能相合,並以此自謂為光明公正。後來「格格不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抵觸阻隔而不相合。
|
同流合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流合汙」原是指隨世浮沉,依從環境潮流行事之意。《孟子.盡心下》中記載,孟子教萬章孔子的思想,說孔子非常討厭「鄉原」,「原」又作「愿」,「鄉愿」就是外貌忠厚老實,善於討人歡喜之人。萬章不懂,就問孟子說:「如果一鄉的人都認為他是好人,他也都做好事,為什麼孔子認為他是德之賊呢?」孟子回答:「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汙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絜,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意思即是鄉愿並非沒有缺點的好人,而是他們善於偽裝,討好眾人。看似老實忠厚,其實並非如此,因此為「德之賊」。其中「同乎流俗,合乎汙世」兩句就是指鄉愿懂得順從環境潮流,迎合眾人。後來這兩...
|
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篤厚、信實。如:「風惇俗厚」。《書經.舜典》:「柔遠能邇,惇德允元。」漢.孔安國.傳:「敦,厚也。」
|
遐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超越現實的思索或想像。《晉書.卷七九.謝安傳》:「嘗與王羲之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也作「遐思」。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