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煙火向上冒。通「熏」。《玉篇.火部》:「焄,火上出也。亦作熏。」宋.蘇軾〈子由生日以檀香觀音像及新合印香銀篆盤為壽〉詩:「此心與香俱焄,聞思大士應已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雕鑿、雕刻。如:「鐫石」。唐.白居易〈新樂府.青石〉:「不願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鐫錄鐫虛辭。」明.徐宏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下.遊嵩山日記》:「一山皆劈為崖,滿崖鐫佛其上。」
逼上梁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滸傳》情節多提及林沖、武松、宋江等被官府所逼而走上梁山聚義造反。後遂用逼上梁山比喻被環境所迫,而做出自己不想做或不應做的事。[例]別以為我願意這麼做,我也是被逼上梁山,在不得已。
風馬牛不相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風馬牛。」 02.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九.盜俠》:「唐責之:『某與公風馬牛耳,不意盱眙相遇,慕君子,何至騶卒不若也。』」 參考詞語︰馬牛風注音︰ㄇㄚˇ ㄋ|ㄡˊ ㄈㄥ漢語拼音︰mǎ niú fēng釋義︰猶「風馬牛不相及」。見「風馬牛不相及」條。 01.宋.朱熹〈送林熙之〉詩五首之四:「十年燈火與君同,誰道年來西復東。不學世情雲雨手,從教人事馬牛風。」 02.宋.楊公遠〈省齋寄詩用韻走筆以謝〉詩二首之二:「身世愧無鴻鵠志,交情歎作馬牛風。」 參考詞語︰風馬牛不相干注音︰ㄈㄥ ㄇㄚˇ ㄋ|ㄡˊ ㄅㄨˋ ㄒ|ㄤ ㄍㄢ漢語拼音︰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gān釋義︰即「...
飛揚跋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狄干鮮卑老公,斛律金敕勒老公,並性遒直,終不負汝。可朱渾道元、劉豐生遠來投我,必無異心。賀拔焉過兒樸無罪過。潘相樂本作道人,心和厚,汝兄弟當得其力。韓軌少戇,宜寬借之。彭相樂心腹難得,宜防護之。少堪敵侯景者唯有慕容紹宗,我故不貴之,留以與汝,宜深加殊禮,委以經略。」 〔注解〕 (1) 景:侯景(?∼西元552),字萬景。南朝梁朔方人。善騎射。初仕魏,後降於梁武帝,封為河南王。後篡梁自立為漢帝,為王僧辯等討平。 (2) 專制:獨權統治。〔參考資料〕 另可參考:《北史.卷六.齊高祖神武帝本紀》
多多益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信是漢高祖劉邦開拓天下時的大將,他幫助劉邦攻下許多地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史記》中記載,劉邦經常與他談論各將領統御軍隊的能力。有一回問他:「你看我可以帶多少兵?」韓信說:「皇上您不過只能帶十萬人的軍隊而已。」劉邦又問他:「那你又可以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我是愈多愈好。」劉邦笑著說:「既然如此,為什麼你會臣服於我呢?」韓信回答:「皇上您不善帶兵,卻能統御將領,這就是我為什麼臣服於您的原因了。這是上天給予您的能力,不是一般人可以強求的。」韓信用「多多益善」表示自己帶兵的能力,軍隊愈龐大愈能發揮力。後來「多多益善」演變為成語,就用來指愈多愈好。
甘拜下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喪氣,十分憂愁的樣子,就派人告知他們說:「大家為什麼那麼悲傷呢?我秦穆公跟隨你們君王惠公往西走,只是踐你們晉國的妖夢罷了,那裡會做得太過?」這裡的「晉國妖夢」指的是僖公十年的事。當時晉惠公改葬了太子申生,結果晉臣狐突夢見了申生。申生跟他說:因為惠公的無禮,他已請求天帝,將晉交付給秦國,將由秦國來祭祀他。因為有此夢,所以秦穆公引用來說明自己俘擄晉惠公是應了天命。晉國大臣一聽,三鞠躬並叩首說:「君王腳踩著后土,頭頂著皇天,皇天后土都聽到了您的話,我們敢請在下邊聽候您的吩咐。」從這段故事來看,可以知道「下風」一詞很早就具有「卑下」的意思。在《莊子.在宥》篇提到黃帝去見廣成子,「順下風膝行而進」,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植物名。葫蘆科葫蘆屬,一年生蔓性草本。葉互生,呈掌狀或菱狀心臟形。卷鬚分歧。夏日葉腋生白色單性花,雌雄同株。果圓長,表面有毛,可食,亦可晒乾貯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落葉喬木。有赤、白二種。赤棠木理堅韌,果澀而無味;白棠即甘棠,果似梨而小,味酸甘,可食。 △棠梨
泥牛入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祖堂集》共二十卷,為南唐時釋靜、釋筠二位禪師所編,是重要的禪宗史料。內容輯錄過去七佛、初祖大迦葉至三十三祖慧能,及青原下八世雪峰義存之孫徒、南嶽下七世臨濟義玄之孫徒,共二百五十餘人。本集早於《景德傳燈錄》,為現存最早的綜合禪宗史傳,亦為後世諸燈史之所據。本集以史立傳,編錄諸位禪師的機緣法語,是古代佛門公案之集成,並收錄偈、頌、歌、行等禪文學,以及朝鮮禪宗的史料。北宋以來,本書亡佚,現存為西元1912年於韓國伽耶山海印寺發現之版本。在《祖堂集》卷六記載了一段小故事,洞山良价禪問漳州龍山和尚:「和尚你是領悟了什麼道理,所以能住在這座山裡面?」龍山和尚回答:「我看見了兩頭泥做的牛互相爭鬥,跌入海...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