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1.18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轡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的韁繩和銜勒。《大禮記.盛德》:「不能御民者,棄其德法,譬猶御馬,棄轡勒而專以筴御馬,馬必傷,車必敗。」
跣足科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帽子,光著腳。比喻極為隨意,不受拘束。《醒世恆言.卷二九.盧太學詩酒傲王侯》:「喫得性起,把巾服都脫去了,跣足科頭,踞坐於椅上。」也作「科頭跣足」。
套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受到束縛。元.關漢卿〈一枝花.攀出牆朵朵花〉曲:「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元.善甫《風光好》第一折:「脖項上搭上套頭,皮面上帶上揜眼,怎發付這一千斤鐵磨桿。」
〔尊刂〕足適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布誠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開誠布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政治家兼軍事家。東漢末年,他隱居耕讀,劉備聽說他的才能,於是三顧茅廬,登門請求諸葛亮出來從政。諸葛亮執政期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陳壽在《三國志》的〈諸葛亮傳〉中,對諸葛亮非常推崇,他讚揚諸葛亮在當丞相時,能夠「開誠心,布公道」,以真心對待部屬,處事大公無私,所以受到大家的愛。即便他「用法嚴峻」,但人民雖畏懼卻沒有怨言。軍政大權都操在他的手中,但後主對他絲毫不疑。因此,陳壽認為他是跟管仲、蕭何差不多的人物。後來「開誠布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即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今、此刻。唐.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詩:「聖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事已如此,料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時,即今就去。平時穿衣飾之類,毫釐休想。」
法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道士行道的法制衣服。《西遊記》第六十七回:「那道士,頭金冠,身穿法衣。令牌敲響符水施為。」
逞己失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恣肆妄為則失去眾人的愛支持。《隋唐演義》第五六回:「兵法云:『兵驕必敗。』蓋驕則恃己輕人,驕則逞己失眾,失眾無以禦人,那得不敗。」
特開生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 少顏色:畫像原有的顏色褪去。 (3) 開生面:重新付予新的面貌。 (4) 賢冠:古時儒者所的黑布冠。唐代時,百官朝服,皆著進賢冠。
愁眉不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愁眉不展」。見「愁眉不展」條。01.唐.叔倫〈答崔載華〉詩:「文案日成堆,愁眉拽不開。偷歸甕間臥,逢箇楚狂來。」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