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百無忌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肆無忌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禮記》是儒家典籍之一,由漢朝聖所輯,為十三經之一,內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學所記。書中所記載的,都是上古時期的禮俗儀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在《禮記.中庸》中,孔子說君子有德行,經常奉行中庸之道,行事不偏不倚,既不會太過,也不會不及;小人則反其道而行,任意妄為,沒有任何忌憚。後來「肆無忌憚」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恣意妄為,毫無顧忌。
花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花草樹木。如:「禁止攀折花木。」唐.叔倫〈南軒〉詩:「更愛閒花木,欣欣得向陽。」《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我如今添造房屋,修理得錦錦簇簇,週迴花木,栽植得整整齊齊。」
都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唐時管理邊政事務的官吏。《樂府詩集.卷二七.相和歌辭二.梁.暠.度關山》:「將軍一百戰,都護五千兵。」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詩:「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全無忌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肆無忌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禮記》是儒家典籍之一,由漢朝聖所輯,為十三經之一,內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學所記。書中所記載的,都是上古時期的禮俗儀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在《禮記.中庸》中,孔子說君子有德行,經常奉行中庸之道,行事不偏不倚,既不會太過,也不會不及;小人則反其道而行,任意妄為,沒有任何忌憚。後來「肆無忌憚」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恣意妄為,毫無顧忌。
陶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陶冶鎔鑄。《官話指南.卷四.官話問答》:「他是前年進的學,我怕是他在家裡荒疏學業,所以我把他帶出來,投一位名師肄業,以圖上進。如今得蒙老兄陶鎔,將來舍弟成名,舉家感,沒齒不忘也。」
臂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婦女的臂飾,於手臂之上。唐.元稹〈估客樂〉詩:「鍮石打臂釧,糯米吹項瓔。」唐.牛嶠〈女冠子.錦江煙水〉詞:「額黃侵膩髮,臂釧透紅紗。」也稱為「跳脫」。
奮身不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奮不顧身」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據《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引)僕少負不羈之才,長無鄉曲之譽,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技,出入周衛之中。僕以為盆何以望天?故絕賓客之知,忘室家之業,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務壹心營職,以求親媚於主上,而事乃有大謬不然者。夫僕與李陵俱居門下,素非相善也,趣舍異路,未嘗銜盃酒接殷勤之歡,然僕1>觀其為人自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予義,分別有讓,恭儉2>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3>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僕以為有國士之風。夫人臣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赴公家之難,斯已奇矣。今舉事壹不當,而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孽其短,僕誠私心...
一無忌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肆無忌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禮記》是儒家典籍之一,由漢朝聖所輯,為十三經之一,內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學所記。書中所記載的,都是上古時期的禮俗儀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在《禮記.中庸》中,孔子說君子有德行,經常奉行中庸之道,行事不偏不倚,既不會太過,也不會不及;小人則反其道而行,任意妄為,沒有任何忌憚。後來「肆無忌憚」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恣意妄為,毫無顧忌。
不勝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意濃厚無限。唐.宋之問〈和趙員外桂陽橋遇佳人〉詩:「江雨朝飛浥細塵,陽橋花柳不勝春。」唐.叔倫〈和汴州李相公勉人日喜春〉詩:「東閤此時聞一曲,翻令和者不勝春。」
遺珠滄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州法曹參軍。狄仁傑一生忠於唐室,勤於吏職,政績頗著,又剛正不阿,敢於直諫,受到武則天的重用及人民的擁,終能上承貞觀,下繼開元,為唐朝開展另一個盛世。後來原文中的「滄海遺珠」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被埋沒的人才或珍貴事物。   如果單就「遺珠」的典故來看,那在《莊子.天地》裡頭就已經有一則關於「遺珠」的寓言。傳說黃帝到赤水北方遊歷,在路上遺失了寶珠,便派出足智多謀的知去尋找,結果沒有找到;於是又派眼明手快的離朱和喫詬去尋找,還是沒有找到;最後黃帝沒法子,只好派出平時就糊裡糊塗的象罔,結果寶珠卻被他找到了。因此黃帝驚訝道:「我派出那麼多精明幹練的臣子去找寶珠都沒有用,怎麼會被最糊塗的象罔找到了呢?」...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