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催眠治療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法是在了解個案的背景之後,教導個案做肌肉鬆弛法,然後用語言引導,使個案處於極度容易接受暗示的深度催眠狀態中,同時給予思想的、情緒的、行動的暗示,以達到行為改變的一種治療法。例如t-e-a(Thinking-Emotion-Action)的理論:認知學派者認為要改變有機體的行為,必須先改變其思想,改變了思想即改變其情緒和行為;理情學派者認為,有機體的情緒被改變了,其
劉方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劉方平(生卒年不詳),唐朝河南洛陽人。 匈奴族。 天寶前期曾應進士試,又欲從軍,均未如意,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終生未仕。 與皇甫冉、元德秀、李頎、嚴武為詩友,為薪穎士賞識。工詩,善畫山水。 著作、評價 其詩多詠物寫景之作,尤擅絕句,其詩多寫閨情、鄉思,思想內容較貧弱,但藝術性較高,善於寓情於景,意蘊無窮。 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作。
發展式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成新概念、討論答案、挑戰猜想和解決問題時,這些想法是建立新概念和過程的工具。學生不是空的容器,任新思想傾倒灌入。 ==獨特性==每個學習者的知識和理解是獨特唯一的,和其他人不一樣。新觀點一旦形成,就會和老觀點溶為一體。我們不應強迫所有小孩都一樣。 反省性反省性思考是有效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建立一個新觀念和與舊觀念融合,都需積極思考。在發展新思想和解決問題時,他們需找到相關的概念來表達。 有效教學有效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在一個建構主義式的教室裡,重...
一目即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親著,所錄為與門人問答之語,共一百四十卷,分二十六門。〈戰國漢唐諸子〉一章記載的是朱子對於數位重要思想家及哲學典籍的看法。其中提及了隋代大儒文中子,他本名王通,字仲淹,受業者甚多。與朱子同時的學者對文中子貶多於褒,朱子卻說:「他雖有不好處,也須有好處。」好處在於「其志不卑」,壞處在於「二帝、三王卻不去學,卻要學兩漢」,但若欲談細微處,朱子則以為,若能透徹了解文中子的學說理論,那要評斷他將猶如從高處往下看,一眼就能夠看得清清楚楚。後來「一目了然」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看一眼就完全清楚明白。
應答如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答問題迅捷流利,如同聲音的回響。比喻才識豐富,思想敏捷。《梁書.卷三○.徐摛傳》:「因問五經大義,次問歷代史及百家雜說,末論釋教。摛商較縱橫,應答如響。」宋.洪邁《夷堅丙志.卷一四.賈縣丞》:「唐具述英華之故,李應答如響。」也作「應接如響」。
縱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季就回答說:「當為人晚輩不聽父兄的勸戒時,即使像先生您這麼能言善辯,又能拿他怎樣呢!況且盜跖的為人,思想靈敏猶如噴湧的泉水,情緒變化起伏就像驟起的狂風,飄忽不定,力量強大可以抵抗敵人的攻擊,口齒伶俐足以遮掩自己的過失,順他的心意就高興,不順心就生氣,而且容易用話來侮辱人。您就不用去了。」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文過飾非」這句成語,用來指掩飾過失、錯誤。
艾麗查奧若什科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衝突[3]。19世紀80年代末期之後,奧若什科娃的作品開始從對現象的揭露和批判,過渡到更加關注人物的思想變化和道德倫理的分析上。其代表是以底層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一組作品,包括《底層》(1884年)、《久爾濟一家》(1885年)、《涅曼河畔》(1887年)和《鄉下佬》(1888年),它們描寫沙俄農奴制長期統治下農村愚昧落後的狀況,反映了貧苦農民的悲慘命運。在其中尤以《涅曼河畔》最為突出。小說從1887年開始在華沙《繪圖周刊》上連載,1888年在一月起義25周年紀念時成書,其傾向十分明顯,即通過此書回憶與反思一月起義,號召波蘭...
格格不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格格不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格格不入」原作「扞格不入」。陸九淵(西元1139∼1192),字子靜,南宋撫州金谿人。為乾道進士,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於象山結茅講學,學者稱象山先生。曾任靖安縣主簿、國子正,官至奉議郎知荊門軍。陸九淵創「心學」,提出「心即是理」的觀念,認為「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一切道理均存在自己的心中。「心」和「理」是永恆不變的,且放諸四海皆準,故不論時代古今、東西南北,道德標準都是人心所固有的。其於治學方法上,主張「發明本心」,認為只要悟得本心,不必多讀書,「學苟知本,六經皆我注腳」。陸九淵曾與朱熹會鵝湖論辯,意見多處不合。陸九淵的學說後來由明朝的王守...
高文大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思想高深的大著作。宋.陸九淵〈續書何始於漢〉:「康衢之謠,擊壤之歌,後世高文大冊,不能無忝。」也作「高文典冊」。
一呼再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詩內傳》、《韓詩外傳》、《韓故》等,現今僅存《韓詩外傳》。《韓詩外傳》是韓嬰借《詩》來發揮他的政治思想,所述多為道德說教、倫理規範、諸子雜說等,一般於文末引一句恰當的《詩經》做結論,以支持他的觀點。它對《詩經》而言,既不是注釋,也不是闡發,只是使詩句成為一種比喻,而借以敘事說理。這一篇舉例說明了君臣之間的關係。韓嬰認為智慧像有源頭的泉水一樣,永不竭盡。行為可以做為他人表率的人,是老師。智慧和行為可以輔助教導別人的,是朋友。依據法則做事,謹守職責,不為非作歹的人,是官吏。在人面前,投合對方的心意,對方一呼喚,連聲應諾,這就是奴隸。所以上等的君主以老師為輔佐,中等的君主以朋友為輔佐,而下等的君主...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