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微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微弱的氣息。比喻脆弱的生命。如:「螻蟻微息,尚且偷生,何況你壯志未酬,豈可輕言犧牲?」
同歸於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同歸於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獨孤及(西元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唐代散文家。獨孤及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以儒家典籍為治學方向,長於議論,強調立範誡世,不以詞藻華麗取勝。在〈祭吏部元郎中文〉中,獨孤及悼念猝逝的友人,舉了彭祖與殤子為例。相傳彭祖活了八百歲,殤子則是未成年而死之人,兩人活著的時間雖然差距甚大,最後卻都必須歸於死亡。因此在通達生命的智者看來,死亡不過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不需要為此感到嘆息。後來「同歸於盡」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一同毀滅或死亡。
畏死貪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戀生命而害怕死亡。如:「像你這樣畏死貪生,怎能成就大事業呢?」明.陸采《明珠記》第三一齣:「古人然諾處,重丘山,我怎肯畏死貪生不向前。」也作「貪生怕死」。
司法機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執行國家司法權的機關。其目的在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維持憲法與法律的尊嚴。如司法院、各級法院等。
枯枝再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枯木又恢復了生命力。比喻在絕境中重獲生機。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三三齣:「姻緣本是前生定,故令個白兔來引,艱辛,十六年命屯,今喜得枯枝再春。」也作「枯木再生」。
不顧生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意志專一,甚至連自己的生命安危都不顧慮。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小娘子去了也。方纔說道:『心間萬般哀苦事,盡在回頭一望中。』又與我這五十文金錢為信物,我也不顧生死,不問那裡趕將去。」
搜索空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習3>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注解〕 (1) 碗:指盛茶水的碗,體積較杯子為大。 (2) 喉吻:喉頭與嘴脣。 (3) 習習:舒和的樣子。
瀝膽抽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坦誠相待,不惜犧牲生命以竭盡忠貞。《梁書.卷四五.王僧辯傳》:「世受先朝之德,身當將帥之任,而不能瀝膽抽腸,共誅奸逆,雪天地之痛,報君父之仇,則不可以稟靈含識,戴天履地。」也作「披瀝肝膽」。
殺身成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正義捨棄生命而成就美名。《漢書.卷九二.游俠傳.序》:「雖其陷於刑辟,自與殺身成名,若季路、仇牧,死而不悔也。」《梁書.卷五六.侯景傳》:「或殺身成名,或去食存信,比性命於鴻毛,等節義於熊掌。」
財多命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錢財太多易招盜賊覬覦,危及生命。《後漢書.卷二八上.馮衍傳》:「況今位尊身危,財多命殆,鄙人知之,何疑君子?」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