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9.44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祿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祿奉養雙親。《北史.卷五○.列傳.辛雄》:「又為祿養論,稱仲尼陳五孝,自天子至於庶人,無致之文。」《文苑英華.卷五七九.唐.厙狄履溫.讓起復表》:「訓誨之漸,明時忝官,唯資以榮,過此無報。豈謂祿養纔及,殃釁已深。」
碩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器量寬大。《文選.干寶.晉紀總論》:「昔高祖宣皇帝,以雄才碩量,應運而。」晉.孫綽〈大宰郄鑒碑〉:「至德碩量,天實挺之。」
冥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飛的鴻雁。比喻避世之士,或高飛遠引。唐.白居易〈范陽張公墓誌銘〉:「天驥冥鴻,始自筮。」唐.白居易〈與元九書〉:「時之不來也,為霧豹,為冥鴻,寂兮寥兮,奉身而退。」
高風苦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高風亮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高風亮節」係由「高風」及「亮節」二語組合而成。 「高風」見於《後漢書.卷二八下.馮衍傳》。馮衍,字敬通,東漢辭賦家,京兆杜陵人,生卒年不詳。少有奇才,博通群書。王莽時,諸公薦舉,馮衍辭不肯。新朝末年入更始政權,後與鮑永歸降光武帝;但光武帝怨衍遲不歸降,未予重用。後衍因與外戚交往,被免官歸里,撰〈顯志賦〉以自傷。賦中借史實以諷諭時政,借追慕古人而抒發其鬱抑不平。賦云:「沮先聖之成論兮,名賢之高風。」是寫馮衍雖然傷己不能遇到堯舜這樣的明君,但自己依然保持著高尚的志節,不苟同這種世俗之見。 「亮節」則見於晉.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陸雲(西元...
泌水樂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詩經.陳風.衡門》:「泌之洋洋,可以樂飢。」指隱者能自得其樂。《幼學瓊林.卷一.地輿類》:「泌水樂飢,隱居不。」
待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待至年老致。《文選.謝靈運.還舊園作見顏范二中書》:「辭滿豈多秩,謝病不待年。」
耀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火光照耀,利用昆蟲的趨光性,使蟬飛來聚集。《荀子.致》:「夫耀蟬者,務在明其火,振其樹而已。」
弘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力勸勉、獎勵。《南史.卷六.梁武帝本紀上》:「且聞中間立格,甲族以二十登,後門以過立試吏,豈所以弘獎風流,希向後進。」《文選.任昉.為范始興作立太宰碑表》:「陛下弘獎名教,不隔微物,使臣得駿奔南浦,長號北陵。」
氣合情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情投意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情投意合」典源作「意同情合」。馮衍,字敬通,東漢辭賦家,京兆杜陵人,生卒年不詳。少時有奇才,博通群書。王莽時馮衍辭不肯。新朝末年入更始政權,後與鮑永歸降光武帝,但光武帝埋怨馮衍遲不歸降,所以未加重用。後來外戚陰興、陰就因敬重馮衍的長才,馮衍即與之交往,並被聘請為司隸從事。馮衍寫了一篇〈與陰就書〉,說自己與陰就「意同情合」,並感謝陰就提拔之恩。因光武帝剷除外戚勢力,馮衍也因此獲罪,免官歸里,閉門自保,潦倒而死。後來「情投意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彼此的感情和心意相契合。
三絕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國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易》:《易經》。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辭,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經》的內容最早只是記載大自然、天文和氣象等的變化,古代帝王作為施政之用,百姓用為占卜事象。至孔子作傳,始為哲理的書,是儒家的重要典籍。 (3) 〈彖〉:十翼之一,論斷六十四卦卦名、卦辭的文字。 (4) 〈繫〉:十翼之一,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