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科學的課程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學的課程理論(scientific curriculum theory)科學的課程理論又稱為理性的課程理論(rational curriculum theory)。對於崇尚科學或理性的課程論者看來,我們彷彿已經了解人類行為或人類的歷史,因此可以為每一特定年齡階段的學校教育規定某種課程。科學的課程理論以一種非常簡單的模式為基礎,這個模式主要由三個要素構成:(1)確定目標;(2)創設必要的學習情境;(3)評價目標達成的程度。每一個要素都可以用一種非常明確的方式予以規定。第一,確定教育目標,目標被用來作為選擇課程內容和評價課...
饒平方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章是同音字表。第四章是饒平方言和中古音,以及饒平方言和四縣語、海陸、客語聲韻調三方面的比較分析,藉此了解饒平方言的歷史縱橫演變。第五章記錄日常生活使用的詞匯。第六章敘述各種主要語法。第七章附錄民間故事、諺語、童謠及對話語料。在比較分析後,發現饒平語和海陸語比較接近。而且還保留特殊現象。在音韻方面:f─水睡稅。v─雨。i─買賣,en─聽零頂冷。e─弟、底、稅。在詞匯方面:祖母a」 ma 。釣、掛 vien 。這些有別於四縣,海陸語的音韻、詞匯,在客語中別具特色,值得研究探討。
討論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謂「討論法」,顧名思義,係指經由討論活動之進行,好讓某一群體的成員得以彼此溝通意見、集思廣益,來達成某項教學目標的學習方式。討論法所著重者,厥為互動的概念,進行討論教學法之前,必先了解「討論」的真諦,方不致於畫蛇不成,反類犬。所謂討論,絕非你一言來,我一語去的胡扯,更非將小朋友分成幾組,然後找幾位代表發言就算了事,真正的「討論」應該是指全體參與者處在平等的立足點上,所進行的有目的的談話。常見討論類型有:辯論;論文發表、腦力激盪,甚至有關情意學習的會心團體、感性訓練和角色扮演也可以算在內。討論法不同於其他教學法,根據對此...
對證處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比喻針對癥結所在,做有效的處理。《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記載了一個實例,可以助我們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府吏兒尋和李延一起來找名醫華佗看病,他們兩個人都頭痛身體發燒,症狀相同。華佗診斷該給兒尋潟藥、李延發汗藥。他們覺得奇怪,就問:「為什麼症狀相同卻開不同的藥?」華佗回答說:「兒尋的病因在體內,李延的病因在體外,所以治療的方法不同。」分別給他們用藥,隔天就都好了。
食生不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食古不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食古不化」原或作「食生不化」。閰爾梅在為《破山和尚語錄》所寫的序言中提及:要以文字來傳達知識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既想言辭精要,又希望沒有缺漏;既想用字絕妙,又希望容易了解。一味的依循往例,就沒有創新;提出驚人的議論,則恐無根據;援用古人的見解,又怕沒有變通。所以特別為《語錄》寫序,以讚揚其典雅脫俗之文風。「食古不化」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的「援古恐其食生不化也」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一味守舊而不知變通。出現「食古不化」書證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七一.集部.別集類二四.空同集》:「平心而論,其詩才力富健,實足以籠罩一時,而古體必漢魏,近體必盛唐,句擬...
詢問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析詢問的過程作為詢問之最後階段,由教師要求學生分析並反映詢問之過程,藉此使抽象概念轉為實際,幫助學生了解如何應用於真實生活之中。(註2) 參考書目註1: 黃政傑主編(民86):教學原理。台北市:師大書苑。註2: 丘立崗/主譯.蘇照雅/等譯(民95)教學原理:學習與教學 台北:學富文化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詢問策略英文關鍵字: inquiry strategies
性問題之輔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問題之輔導(Sexuality counseling)目錄1 前言2 輔導原則2.1 為態度或個性的問題2.2 增進了解並獲致新態度2.3 復原的一部分3 性教育之注意事項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前言性的問題是生命中許多問題之來源,將會擴展到整個人的生命,其混合了感情、智慧以及身體的特性。而每個人對於性的慾望也不盡相同,有些人能容易抑制自己的性慾,但有些人卻不然,而這些性的問題被視為是肉體上的需求,但其與一個人的感情也是無法分開的。因此無論是青少年或者成年人,對於性問題應有效解決,並且應提供適當的性教育知識,才能建立起...
數學收訊歷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一個比對,有了此記憶能力後,對於先前的知識與未來所學的新技能,將可做一個連結,使得知識能越展越擴。了解此記認刺激後,可明白其重要性,如缺乏此類的刺激訓練,學生於未來的學習歷程中,將會更於辛苦,且學習效益不彰,因此在孩童時期,應特別著重此領域的技能。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數學收訊歷程英文關鍵字:Reception development of math 參考資料註1劉秋木/著。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1996年初版,頁58~61,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胸中無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事情不了解或沒把握。如:「既然你胸中無數,何不求助他人?」也作「心中無數」。
同見同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同見而心同知,指均能明白、了解。《西遊記》第三三回:「我和你同住同修,同緣同相,同見同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