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5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表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表文。《三國演義》第一一回:「謙曰:『今天下擾亂,王綱不振,公乃漢室宗親,正宜力扶社稷。老夫年邁無能,情願將徐州相讓。公勿推辭。謙當自寫表文,申朝廷。』」
木嗩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吹管樂器。流行於維吾爾族。歷史久遠,新疆克孜爾石窟寺裡的壁畫中有伎樂人吹嗩吶的形象,可能是其前身。現代木嗩吶通體由整木鏇製,下成喇叭口狀,全長約四十公分,管身開七個按音孔,音色圓潤,稍帶鼻音,通體刻有各種花紋和圖案,別具特色。也稱為「蘇爾奈」。
奉公不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奉行公事,不迎合別人。《東觀漢記.卷一九.李恂傳》:「恂奉公不阿,為憲所免。」
滴滴打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形容吹管樂器所發出的聲音。《儒林外史》第四七回:「訂子前四個吹手,滴滴打打的吹著,抬上街來。」
天魔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舞蹈。本為唐代音樂,至元順帝時,以十六名宮女,盛飾珠纓,扮成菩薩相,以佛曲伴,讚佛而舞。有時也用於宴享,以娛賓客。《元史.卷四三.順帝本紀六》:「時帝怠於政事,荒於游宴,以宮女三聖奴、妙樂奴、文殊奴等一十六人按舞,名為十六天魔。」
皮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吹管樂器。流行於維吾爾族,管身用蘆葦製作,上端由兩塊木片將葦管壓扁,與管身成十字形,再將吹嘴修製成簧片,管身正面開八個方形按音孔,流行於新疆南部的和闐、麥蓋提地區,音色沉厚優美。
低音提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弓弦樂器。為提琴家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的最低音樂器。高約一百八十五公分,寬約六十公分,四弦,是提琴屬中最大的樂器。音域比大提琴低八度,為音色最低的弦樂器。音色低沉穩重,多用於管弦樂團。
鐵板快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間曲藝。流行於山東,表演時不用鑼鼓,無需道具,演唱者以二片月牙形鐵板發聲伴,唱詞鏗鏘有力,一氣呵成。內容大都述說武松的故事。如:「今年的新年晚會,鐵板快書,深受觀眾喜愛。」
法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俗姓韋,潤州延陵(江蘇丹陽縣延陵鎮)人。禪宗牛頭派的創始人。十九歲從三論宗僧炅法師剃度,後從大明法師等鑽研三論和華嚴、般若、法華、大集等經論,因未能在修行上突破,遂入山習定二十年。唐武德七年房玄齡請淘汰寺廟僧徒,法融即挺身入京上表陳理。貞觀十年,入牛頭山參究佛法,數年間,同住的法侶有百餘人。貞觀二十一年後先後講說《法華經》、《大品》、《大集經》等。顯廣二年圓寂。牛頭宗法系的成立,是中唐以後的事。自劉禹錫的〈融大師新塔記〉、〈李華故徑山大師碑銘〉、〈故左溪大師碑〉有法融得道信印可的傳說。雖然法融思想和禪法啟南宗頓悟說的先河,但法融和道信的禪法實大不相同。
駮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漢時臣屬對朝廷決策有異議而上書,稱為「駮議」。漢.蔡邕〈獨斷〉:「凡群臣上書於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三曰:『表』,四曰:『駮議』。」《後漢書.卷四八.應奉傳》:「又集駮議三十篇,以類相從,凡八十二事。」也作「駁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