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96.88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調絲品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吹、管弦樂器。明.湯顯祖《紫簫記》第一四齣:「自家鮑四娘,調絲品竹,蚤謝同心,挾筴追鋒,還推老手。」也作「調絃品竹」、「調絃弄管」。
大天后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一級古蹟,位於臺南市。原為明寧靖王朱術桂府邸,建於明永曆十七年(西元1663)。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施琅舉兵侵臺,延平邵王國遂亡。施琅以其得順利渡海入臺乃係媽祖庇佑,遂請崇祀,因此乃就寧靖王府邸重修,祀媽祖於正殿,後稱天后宮。此廟所存清代匾額數冠全臺,其中有雍正、咸豐、光緒等皇帝墨寶,彌足珍貴,且廟中所存施琅平臺征事碑,是臺灣現存最古老的碑記。
剪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播錄音帶或電視、電影錄影帶,經過選擇、增刪、編排和過帶,使聲音與畫面配合恰當或播放完美。[例]這部電影剪接得當,全片呈現著明快流暢的節
銅管樂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銅管樂器為主,薩氏管及打擊樂器為輔所組成的樂隊。為英語brass band的意譯。聲音宏偉雄壯,多用於室外或行進間演
狐步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四拍子或二拍子的交際舞。為英語foxtrot的意譯。據說源自喜劇演員福克斯(Harry Fox)在西元一九一三年演出齊格飛歌舞劇中所表演的一種小跑步。音樂受繁音拍子(ragtime)的影響,有切分節;步伐速度則隨音樂而變化。主要包括走步、快滑步、四分之一旋轉,曾流行於歐美。
祕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祕密機要。《魏書.卷一九.景穆十二王列傳中.任城王雲》:「故凡所事,閣道通之,蓋以祕要之切,防其宣露。」
律動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強調肢體靈活伸展的教學方式。常運用在幼兒舞蹈方面,導引幼童隨著音樂、節擺動身軀。此教學方式著重在肢體的自然靈活運用,可提高孩童對自己身體的認識程度及對肢體的敏感度。如:「這家幼稚園有多項課程採律動教學,教學方式活潑生動。」
套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四個以上大小不同的鼓、兩個以上有支架的鈸和牛鈴等敲擊樂器組合而成,可以由一位打擊者同時運用手腳演。也稱為「爵士鼓」。
馬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由驛站遞送公文,稱為「馬遞」。《宋史.卷三二一.列傳.鄭俠》:「俠知安石不可諫,悉繪所見為圖,疏詣閤門,不納。乃假稱密急,發馬遞上之銀臺司。」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一.官政一》:「驛傳舊有三等,曰步遞、馬遞、急腳遞。急腳遞最遽,日行四百里,唯軍興則用之。」
大合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有樂隊伴的大場面裡聯合歌唱,包括獨唱、重唱、對唱、齊唱、合唱等。如:「國慶晚會的節目,常有大合唱的表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