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03.99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陛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臣子拜謁後辭別天子。《宋史.卷一五九.選舉志五》:「內諸司使、副授邊任官者,陛辭時許子。」宋.蘇軾〈張文定公墓誌銘〉:「大率欲豐財而強兵,公因陛辭,極論其害。」
天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廷的法令。南朝梁.沈約〈彈王源〉:「臣實儒品,謬掌天憲。」唐.曹鄴〈續幽憤〉詩:「惟公執天憲,身是臺中傑。」
銅管樂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稱銅製的管樂器,用嘴吹。包括短號、小號、法國號(圓號)、長號(伸縮號)、低音號(大號)等各種喇叭或號。
打花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間藝術。人們腰間繫花鼓,手拿兩根或三根鼓棒,交互擊鼓,然後輪番拋鼓棒於空中,不停飛舞,鼓聲不斷,且隨著節翩翩起舞。打過一陣,鼓棒收於手中,徐徐擊鼓且唱詞。如此週而復始的表演,稱為「打花鼓」。
班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班的行列。《大宋宣和遺事.亨集》:「高俅低低的曰:『陛下,天色明也!若班部來朝不見,文武察知,相我王不好。』」《西遊記》第五回:「一日,玉帝早朝,班部中閃出許旌陽真人。」
批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王對臣子或長官對部屬的疏呈文,加以批示或答覆。《新唐書.卷四六.百官志一》:「玄宗初,置『翰林待詔』,以張說、陸堅、張九齡等為之,掌四方表疏批答、應和文章。」
妙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妙的曲子。《後漢書.卷四九.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仲長統》:「彈〈南風〉之雅操,發清商之妙曲。」三國魏.嵇康〈琴賦〉:「爾乃理正聲,妙曲,揚白雪,發清角。」
扁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打擊樂器。形式扁而寬,規格大小不一,可置於架上或斜背於胸前演。常用於宗教音樂和民間婚禮、舞蹈、燈會、雜技團、器樂合和群眾性鑼鼓隊中。也稱為「戰鼓」。
題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清時,凡有關軍事、錢糧、地方民務等大小公事,由官員用印具題,送通政司轉交內閣入的文書。與本不同。《紅樓夢》第一八回:「賈政方略心意寬暢,又請賈母等到園中,色色斟酌,點綴妥當,再無一些遺漏不當之處了,於是賈政方擇日題本。」
閩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大陸地區福建省、閩南方言地區和臺灣的劇種。從明末開始發展至今,在發展過程中曾受徽劇和京劇等的影響。主要伴樂器有梆笛、二胡及嗩吶等,所使用的曲調則有逗腔、揚歌、江湖和小調等四類。也稱為「福州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