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依從。宋.司馬光〈訓儉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但順吾性而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多。如:「稀少」、「和平日相比,她今天的話好像少了一點。」
1.短缺、不夠。如:「米麵是一天不可少的。」、「少了一個人,不知有沒有候補的?」
2.二數相較的差。如:「五比八少三。」
3.丟失、遺失。如:「我屋裡少了幾件東西,你們知不知道?」
4.輕視、不滿。《史記.卷六九.蘇秦傳》:「顯王左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弗信。」
1.不久、短時間。《孟子.萬章上》:「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
2.不經常的。如:「這是少有的事。」
3.略微、稍微。《莊子.徐无鬼》:「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復遊於六合之外。」《史記.卷一一○.匈奴傳》:「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
年幼的、年輕的。如:「少男」、「少女」、「少爺」。
1.幼年或年輕的時候。《墨子.兼愛中》:「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長。」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此由禽鹿,少見馴育,則服從教制。」
2.年輕的人。《晉書.卷八○.列傳.王羲之》:「王氏諸少並佳。」《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些好事的惡少,都一傳兩,兩傳三的來物色,非止一日。」
3.姓。如漢代有少年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會合、聚集。《說文解字.𠔼部》:「同,合會也。」如:「會同」。唐.錢起〈送鍾評事應宏詞下第東歸〉詩:「勸君稍盡離筵酒,千里佳期難再同。」
2.統一、齊一。《書經.舜典》:「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陸游〈示兒〉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3.一齊分享、從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難。」《孫子.謀攻》:「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則軍士惑矣。」
4.贊成。如:「贊同」、「同意」。
一樣的。如:「同類」、「相同」、「同工同酬」。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唐.李白〈長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和、與、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電影。」
1.和諧、和平。如:「促進世界大同」。《禮記.禮運》:「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2.契約。如:「合同」。
3.姓。如唐代有同谷。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一種詩體的稱。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古詞有〈隴頭吟〉,孔明有〈梁父吟〉,文君有〈白頭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易經》卦。六十四卦之一。巽(☴)下艮(☶)上。象上下不交之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和悅的。《玉篇.心部》:「怡,悅也,樂也。」如:「心曠神怡」。《國語.晉語九》:「狗之事大矣,而主之色不怡,何也?」《禮記.內則》:「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
2.快樂的。《國語.周語下》:「晉國有憂,未嘗不戚;有慶,未嘗不怡。」《楚辭.屈原.九章.哀郢》:「心不怡之長久兮,憂與愁其相接。」
姓。如北周有怡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目字。千的十倍。《玉篇.禸部》:「萬,十千也。」《孟子.梁惠王上》:「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唐.白居易〈寄元九〉詩:「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
眾多的。如:「排除萬難」。《易經.謙卦.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荀子.富國》:「古有萬國,今有十數焉。」
極、非常、絕對。如:「萬不得已」、「萬萬不可」。《漢書.卷三四.黥布傳》:「我之取天下可以萬全。」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
理直氣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直氣壯」的意思是理由正大、充分,則氣勢壯盛而無所畏懼。比較早的文獻資料,見於《喻世明言.卷三一.鬧陰司司馬貌斷獄》。東漢靈帝時,有一個才子叫司馬貌,他空負一腔才學,卻不得出身,心中怏怏不平。一日酒醉時,寫了一篇〈怨詞〉詩,其中有幾句是:「善土歎沉埋,凶人得暴橫。我若作閻羅,世事皆更正。」他寫完念了幾遍後,把詩拿到燈上燒了,叫道:「老天,老天!你若還有知,將何言抵對?我司馬貌一生鯁直,並無奸佞,便提我到閻羅殿前,我也理直氣壯,不怕甚的!」這件事被夜遊神發現,奏知玉帝。玉帝聽到後大怒,要治他的罪,後來聽了太白金星的建議,讓司馬貌代理閻王的工作半日。司馬貌在短短的半天時間,就把三百餘年久滯之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訂正、考訂。如:「校稿」、「校覈」。《國語.魯語下》:「昔正考父校商之頌十二篇於周太師。」
2.中級軍官的稱,分上校、中校、少校三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除草的農具。《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予之南巡,必躬載耨,每縣則媷,以勸南偽。」
除草。如:「深耕易耨」。《孟子.梁惠王上》:「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