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掌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首領、主管。《董西廂》卷二:「聰躍馬大呼:『軍中掌領相見!』一將出謂聰曰:『汝為佛弟子,當念經持戒,如何出麤惡?』」
敲鏝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敲詐銀錢。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不問那廝要錢,他便道:『這弟子敲鏝兒哩。』」
孝先便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邊韶字孝先,白晝假寐,弟子則譏嘲他腹大便便,懶讀書。典出《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上.邊韶傳》。後用以形容貪睡而腹大的樣子。宋.陸游〈夏雨〉詩:「堪笑此翁惟美睡,孝先便腹任譏嘲。」
妓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元時,俗稱妓女為「弟子」,故稱為「妓弟」。《醒世恆言.卷三一.鄭節使立功神臂弓》:「那幾個員外,隔夜點了妓弟,一家帶著一個尋常間來往說得著行首。」
噶舉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藏佛教主要宗派之一。藏語bKa' brgyud pa的音譯。噶舉,意為口傳。由於此派特別著重密法的修習,而這些密法又全靠師長口授,故稱為「噶舉派」。又本派的祖瑪爾巴、密勒日巴等在修法時都穿白布裙,所以也稱為「白教」。十一世紀時,由瑪爾巴創立,傳與密勒日巴等,密勒日巴又傳法給岡波巴,由岡波巴門下弟子建立六個支派,大多以其寺院取名,教義差別不大,主要是月稱派的中觀見,強調瑜伽苦修,以證得大手印為圓滿。是西藏現存的主要佛教支派之一。
羅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定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宋胡瑗所創的學派。瑗在湖州,立經義,治事二齋,一以明其體,一以適其用,教弟子數百人,及在太學,門徒尤盛,時人若孫覺、范純仁、錢公輔等,皆出其門下,程頤亦尊事之,影響宋代學術甚鉅。
失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敬。《西遊記》第一二回:「老師父!弟子失瞻多罪。」《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汪革起身,重與王立作揖道:『失瞻休罪!』」
上首徒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傑出或得意的弟子。《水滸傳》第五三回:「清道人,他是羅真人上首徒弟,他本師如何放他離左右?」也作「上色徒弟」。
飢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被飢餓所困擾。《後漢書.卷三七.桓榮傳》:「榮抱其經書與弟子逃匿山谷,雖常飢困而講論不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