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86.68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萬斯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638~1702)字季野,號石園,清萬斯大之弟,黃宗羲弟子。嫻習明代掌故。康熙中,以布衣參史局,明史稿為其手定。著有《歷代史表》、《紀元彙考》等書。及卒,門人私諡為貞文。
今文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朝時,由年老的經師口授,其弟子用當代通用的隸書記錄下來的經典,稱為「今文經」。如魯、齊、韓三家的《詩經》;《公羊》、《穀梁傳》的《春秋經》等皆是屬於今文經。
說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講述經書。《漢書.卷三○.藝文志》:「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論本事而作傳,明夫子不以空言說經也。」
劉海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1)本名操,字元英,號海蟾子,五代後梁陝西人,生卒年不詳。曾事燕王劉守光為相,後為呂純陽弟子,創道教南宗,與北宗王喜對抗。(2)名昭遠,號海蟾子,五代宋初人,生卒年不詳。為一仙人,常居華山陳圖南館道院。也稱為「劉海」、「劉海兒」。
弘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朝一位高僧的法號。(西元602~675)俗姓周,蘄州黃梅縣人,為中國禪宗第五祖。七歲從道信出家,後定居黃梅雙峰山東山寺,聚徒說法,世稱「東山法門」。著名的弟子有神秀、慧能、智詵等。有《最上乘論》傳世。
富樓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富樓那彌多羅尼子(pūramqitrāyanīputra)的略稱,為梵語pārna的音譯。意譯為滿慈子。迦毗羅衛人,國師婆羅門之子。先與朋友出家修苦行,釋迦成道後,前往歸依,善於分辨佛義,廣宣法理,被稱為「說法第一」。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逐出門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趕出門外。通常指老師取消弟子的受業資格,而弟子的言行與其師也不再有任何關係。如:「他屢犯不改,已被師父逐出門牆了。」
伎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參見「教坊」條。唐.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序〉:「自高頭宜春、梨園二伎坊內人洎外供奉,曉是舞者,聖文神武皇帝初,公孫一人而已!」
撈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水中撈尋物品。引申為尋取。宋.朱熹《朱子文集.卷一.答萬正淳》:「須有個欛柄,方有執捉,不至走失,若只如此空蕩蕩地,恐無撈摸也。」《西遊記》第二回:「弟子願多裡撈摸,學一個地煞變化罷。」
知今博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博古通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博古通今」原作「博古知今」。「博」、「通」都有見識廣大的意思,一個人如果對於古今之事都能通曉,學問自然十分淵博。《孔子家語.卷三.觀周》中記載著孔子曾對弟子南宮敬叔稱讚老子,說老子的學問淵博,通曉古今,又明白禮樂的源流演變,明白道德的道理,可以作為自己的老師,便要弟子駕車,前往拜訪老子,向他請教禮樂之事。後來「博古通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學問淵博,通曉古今。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