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3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背馳於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項美德更是衰微,連知道的人都很少了。此外,行事和古代施政完全相反。例如:古時候的宰相言行舉止都正直不阿,以挽救危亡顛覆的局勢為己任,今日的宰相則是行事敏捷,言語謙恭,只求全身而退,遠離災禍。」後來「背道而馳」這句成語也許就是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彼此的目標或理想完全相反。
守正不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人處事堅守正道,公正無私。《周書.卷三七.寇儁傳》:「孝莊帝後知之,嘉儁守正不撓,即拜司馬,賜帛百匹。」也作「守正不阿」。
遺珠滄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滄海裡的一顆明珠啊!」閻立本就薦舉他為并州法曹參軍。狄仁傑一生忠於唐室,勤於吏職,政績頗著,又剛正不阿,敢於直諫,受到武則天的重用及人民的擁戴,終能上承貞觀,下繼開元,為唐朝開展另一個盛世。後來原文中的「滄海遺珠」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被埋沒的人才或珍貴事物。   如果單就「遺珠」的典故來看,那在《莊子.天地》裡頭就已經有一則關於「遺珠」的寓言。傳說黃帝到赤水北方遊歷,在路上遺失了寶珠,便派出足智多謀的知去尋找,結果沒有找到;於是又派眼明手快的離朱和喫詬去尋找,還是沒有找到;最後黃帝沒法子,只好派出平時就糊裡糊塗的象罔,結果寶珠卻被他找到了。因此黃帝驚訝道:「我派出那麼多精明幹練的臣子去找寶珠...
偏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偏頗不公正。如:「他一向剛正不阿,這件事怎麼會處理時如此偏畸,令人無法相信。」
黑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本為戲劇角色中,黑頭所鉤的臉譜。因其代表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特異點的男性人物,故多用來比喻剛正不阿或嚴厲的人。如:「不能光寵孩子,總得有一個人扮黑臉啊!」
南鷂北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武帝時,博陵安平人崔洪以嚴厲剛直見稱於世,為御史時朝中群臣均忌憚之。時人編歌謠稱之「叢生棘刺,來自博陵。在南為鷂,在北為鷹。」見《晉書.卷四五.列傳.崔洪》。後比喻嚴峻剛直的人。如:「他在司法官任內,剛正不阿,所以同僚稱他為『南鷂北鷹』。」
權宜之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貂嬋行美人計,策動呂布殺死了董卓。董卓死後,王允一改以前屈己從人的低姿態,完全顯露出個性中原有的剛正不阿、嫉惡如仇,史書對他的描述為「性剛疾惡,……每乏溫潤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也因為他為人處事極為嚴厲,事事循理,不知變通,所以下屬都不太親近他。不久,董卓的舊部李傕等人攻入長安,王允被殺。後來「權宜之計」被用來比喻因應某種時機而暫用的計謀。
艱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境艱難而守正不阿。《易經.泰卦》:「艱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唐.李商隱〈五言述德抒情詩一首四十韻獻上杜七兄僕射相公〉詩:「乘時乖巧宦,占象合艱貞。」
傅會穿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穿鑿附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穿鑿附會」係由「穿鑿」及「附會」二語組合而成。 「穿鑿」一語見於《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王吉》。王吉,字子陽,西漢時琅琊人,他不畏權勢,剛直不阿,忠君敢言。宣帝時王吉被任命為博士、諫大夫,他認為朝中所以綱紀混亂,缺少章法,是因為那些庸俗無卓見的官吏,治理人民沒有根據,任意穿鑿,各取所需,因此禮義敗壞,難以修復。 「附會」一語則見於《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列傳》。袁盎,字絲,西漢楚人。文帝時為郎中,以建言有名。在〈袁盎鼂錯列傳〉文末,太史公說:袁盎雖然不好學,可是他善於將古事融合時事,發表議論,並以仁愛之心為本體,常常徵引大義,慷慨激昂。 ...
掩罪藏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遮蓋罪惡。如:「理事長急公好義,剛正不阿,剛正不阿,從不徇私偏袒,掩罪藏惡,所以深受會員的敬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