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15.43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焦頭爛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做事困苦疲勞的樣子。參見「燋頭爛額」條。《大宋宣和遺事.貞集》:「迨其勢焰薰灼,則焦頭爛額而不可救矣。」《三國演義》第四○回:「到四更時分,人困馬乏,軍士大半焦頭爛額。」
大言不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九:「及至來見他的,他們習著這些大言不慚的話頭,見神見鬼,說得活靈活現。」
標新立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一書是戰國時莊周所撰。晉代的向秀曾經替《莊子》作注,可惜還沒完成就死了,郭象接替他完成注釋的工作。同時期也有很多著名學者研究〈逍遙遊〉,但沒有人的見解可以超越他們,直到支道林的出現。根據《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支道林曾經和馮懷在白馬寺談天,席中聊到《莊子.逍遙遊》。支道林對〈逍遙遊〉這篇的見解新奇獨到,不但「標新理」而且「立異義」,不僅超越了向秀和郭象兩人,更是那些著名學者探索追求不及的。同樣在《世說新語.文學》中另有一篇則載,孫興公對王羲之稱讚支道林說:「支道林拔新領異,胸懷所及,乃自佳。」王羲之剛開始不以為,待親耳聽聞支道林論〈逍遙遊〉,果然一聽就不想離開。《世說新語》這兩篇原文中...
分道揚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鑣,馬嚼子。揚鑣,驅馬前進。比喻本來共處的人,後因志向、目的不同而各奔前程。語本《北史.卷十五.魏諸宗室傳.河間公齊傳》。[例]他們原本形影不離,但畢業後便分道揚鑣,十幾年來都沒有再見過面。
倘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假設語氣的連接詞,即如果、假使。《紅樓夢》第五八回:「倘若不叫上他父母親人來,只怕有混帳人頂名冒出去。」《文明小史》第四二回:「倘若他們一個個都講起平等來,不聽我的節制,這差使還能當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著游牧生活,已車馬為家,逐水草遷徙。大約在唐朝初年,形成部族聯盟,此後或依附於唐,或聽命於東突厥,他們就是契丹。東突厥亡,回紇衰微,唐朝國事也趨於沒落,氣單逐漸向外擴張。唐末及五代初年,契丹不時南攻,擄掠不少漢人,在各地設置城寨州縣予已安頓。漢人開闢農田,種植穀物,設立冶坊,打造鐵器,還築房舍,建城邑,甚至有了買賣的市場,這些新生事物必然促使游牧的契丹民族產生一些變化。 建國契丹地區的漢人,少數避難而來者之外,大都多是耶律阿保機的戰利品,漢人的生產成果也幾乎由他獨自掌握。因此,耶律阿保機雖然只是一部酋長,實力已超越了其...
風花雪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比喻閒散浮泛,無關世俗的事物。[例]他們常在假日時聚會,盡談一些不著邊際、風花雪月的事。
膠柱鼓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膠柱鼓瑟」典源作「膠柱調瑟」,出自於文子引用老子的一段話。老子說:如果有人單拿一代的法制,卻要求能歷代適用,以為不能有所不同。這種作法,就好像有人先用膠把瑟的弦柱黏住了,再來演奏它,就無法彈出高低的音調了。事實上,通達道理的人會隨時勢環境變化來通權達變,時代不同,環境不同,所立法制也就不同。上古君王所立法制和今日所以會不同,並非今日故意要去和他們有所不同,而是古今時勢已經改變了。所以後代的君王不應一味依循古有的法制,而是要去學習古代君王因應時代需求的立法觀念,掌握這種觀念才能順著新的環境而有所調整變化。後來「膠柱鼓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變出,用來比喻做事拘泥而不知變通。
話匣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話題。[例]他們倆只要一打開話匣子,就聊個不停。
力不從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力不從心」是一種心裡想做,卻氣力不足的情況。在漢.班昭〈為兄超求代疏〉曾用到此言。東漢時,班超受皇帝之命出使西域,平定與安撫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讓他們歸順漢朝。由於對國家有極大的貢獻,皇帝便賜他做西域都護,還封他為定遠侯,讓他駐守在西域,維繫邊界的和平。班超因此在西域一待就是三十年,一直是盡忠職守,但是到了晚年,非常想家,於是上書皇帝,希望能讓他回鄉養老。但一等三年都沒有回音,他的妹妹班昭於是寫了一封信,幫哥哥向皇帝求情,說班超在西域為朝廷效命了三十年,現在七十歲了,年老多病,體力大不如前,眼睛、耳朵都不管用了,走路還要藉助拐扙。雖然很想替國家效力到生命中最後一刻,但現在身體如此衰弱,如果哪...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