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魏晉清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莊思想所描述的幽邃世界可以互相溝通。於是,老、莊、易被稱為三玄,構成魏的玄學。為正始年間的清談可以何晏和王弼為代表,此及一班所謂「正始知音」。何、王都是老莊學者。何晏曾註老子;王弼的「老子註」已被列為古典名著。他們都曾經用老莊思想來註釋「論語」。例如何晏在「論語集解」中,即將孔子所說「志於道」解釋為「志,慕也。道不可體,故志之而已。」已不把「道」解釋為道德,而是為老子的「道...
芬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香氣。《文選.何晏.景福殿賦》:「藹藹萋萋,馥馥芬芬。」
鑠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明閃耀的樣子。《三國志.卷四二.蜀書.郤正傳》:「赫赫龍章,鑠鑠車服。」《文選.何晏.景福殿賦》:「鎬鎬鑠鑠,赫奕章灼。」
時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及時而作。《文選.何晏.景福殿賦》:「大火昏正,桑梓繁廡,大雨時行。」
容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儀容舉止。《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有一沙門,容止獨秀,舉眾往目,皆莫識焉。」《文選.何晏.景福殿賦》:「觀虞姬之容止,知治國之佞臣。」
魯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時《論語》三種傳本之一。二十篇,魯人所傳,故稱為「魯論」。東漢鄭玄作注,三國魏何晏撰《論語集解》,南朝梁皇侃、宋邢昺作疏,清劉寶楠作《論語正義》二十四卷,最為精核。
蕭牆之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禍起蕭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蕭牆是古代宮廷內當做門的屏風,何晏《論語集解》引鄭玄注︰「蕭之言肅也。牆謂屏也。君臣相見之禮,至屏而加肅敬焉,是以謂之蕭牆。」所以蕭牆用來比喻內部,災禍從蕭牆那樣近的地方引起,表示禍亂起於內部,而非外來。在《論語.季氏》篇中記載,由於季氏要攻打顓臾,所以輔佐季氏的子路和冉求來請教孔子的意見。孔子回答:「一個國家如果財富平均,人民就不虞匱乏;如果上下和睦,人民就能安居樂業;國家之內沒有禍亂,就不會傾覆。如果他國的人民不服,那就以德行感化他們,使他們來歸。他們來歸之後,就要使他們安定。如今你們兩人輔佐季氏,不能德化他國的人民,邦國分裂瓦解,無法保全,反而...
弘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大道。《文選.何晏.景福殿賦》:「上則崇稽古之弘道,下則闡長世之善經。」
清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魏晉時代對玄理的研討與談論。《晉書.卷五十.郭象傳》:「少有才理,好老莊,能清言。」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何晏為吏部尚書,有位望,時談客盈坐」句下劉孝標注引《文章敘錄》:「晏能清言,而當時權勢,天下談士,多宗尚之。」
居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居高處。《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感物眾而思深,因居高而慮危。」《文選.王儉.褚淵碑文.序》:「位尊而禮卑,居高而思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