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1.03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藏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成語或俗語中的一部分,來代替其餘部分的修辭法,稱為「藏詞」。如「醉翁之意不在,君子之交淡如。」即將「酒」及「水」隱藏。又如「而立」代表「三十」,其實即是「三十而立」的藏詞格。
哺乳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屬最高等的脊椎動物,其特點是哺乳動物皆是靠母體乳腺分泌乳汁哺乳幼兒;除單孔類是卵生外,其餘皆是胎生。
富可敵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人擁有的財富可與國家資財相比。形容極為富有。《鏡花緣》第六四回:「蓋卞濱自他祖父遺下家業,到他手裡,單以各處田地而論,已有一萬餘頃,其餘可想而知,真是富可敵國。」
一無所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居易是中唐的著名詩人,他的詩作以平易近人,老嫗(ㄩˋ)能解著稱,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由盛轉衰,王公貴族朱門酒肉,一般百姓生活卻十分困頓,造成許多社會不公平的現象,這些都成為白居易以詩諷諫的題材。在這首〈悲哉行〉中,白居易先寫儒者為學的辛苦與貧困,經常要等到垂垂老矣才能飛黃騰達;次寫富貴人家的子弟不事學問生產,年紀輕輕就能承襲爵位,每日與人飲酒作樂,縱情聲色之間,除了荒嬉娛樂之事,其餘的事都不知道。詩句雖然淺白易懂,但悲痛諷喻之情,躍然紙上,足堪發人深省。後來「一無所知」這句成語 ,可能就從詩中「其餘一無知」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什麼也不知道。
活動分析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特殊活動下,有的是正常生活中,學生便會有足夠的學習和體驗;有的是學校以外的機構應負責提供學習機會;其餘的部分才是學校應該挑起的責任。 課程目標的獲得 由整體分析為部分,再由部分分析為細節,不斷持續下去,成為一個頭重腳輕的金字塔形狀。教育人員只要提供學生各部分的學習活動,最後各部分的學習,即總和為整體,學生便可以有效履行人類活動。 總述 巴比特以社會需求為主,其次顧及兒童能力,選取適合的學科教材,以達成課程目標。兒童及青年的需求及各學科之內容只是可用來達成目的的工具而已,並非是課程設計的主要出發點。 參考文獻 黃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全身披有甲殼,頭胸多扁平而廣闊。有五對足,第一對變形為螯,用來捕捉食物或攻擊敵人,其餘四對末節有爪,橫行甚速。腹部分數節屈折於胸部之下,俗稱為「臍」,雄的臍尖,雌的臍圓。鹹、淡水皆產,種類甚多。
師出無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禮記.檀弓下》:「君王討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師與,有無名乎?」指出兵打仗缺乏正當的理由。亦可引申為做事沒有正當的理由。南朝梁.裴子野〈宋略泰始三叛論〉:「既而六軍獻捷,方隅束手,天子欲賈其餘威,師出無名,長淮以北,倏忽為戎。」《舊唐書.卷一七二.蕭俛傳》:「如或縱肆小忿,輕動干戈,使敵人怨結,師出無名,非惟不勝,乃自危之道也。」也作「兵出無名」。
全控機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脫離,而不打算給予其矯正或治療,如:無期徒刑監禁、死刑。隔離則是認為偏差者仍有改過自新的可能,而限制其餘某段時間內無法和正常社會人士接觸,直到其重新符合社會所期待之行為標準,如:普通監禁。矯治是以醫療行為或管控,來幫助部分偏差者,來戒除其偏差行為,如:吸毒成癮、酗酒。(註2 ) 全控機構的再社會化不論是矯治偏差行為的監獄,或是訓練要求一致整齊的軍事組織,都有以下基本特徵:首先是全面的控制,使人與其熟稔之社會環境隔離,消除原本環境對於個人的影響。再則壓制其過往社會地位以及道德價值,此即完全否定個人過去所擁有的一切角色、地位...
神經系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要由腦神經與脊神經所構成。腦神經--一共有12對,其附著於腦部底面,除了第一對和第二對腦神經外,其餘的腦神經皆源自於腦幹發出,可將其區分成感覺神經、運動神經及混合神經。12對腦神經分別依序為:嗅神經、視神經、動眼神經、滑車神經、三叉神經、外旋神經、顏面神經、聽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舌下神經。脊神經--一共有31對,每一條神經皆屬於混和神經,是由兩組神經纖維構成,一組是由背根所構成的感覺神經元,能將神經衝動傳入;另一組則是由腹根所構成的運動神經元,負責把神經衝動傳出。<註1> *引用相關文獻*&...
因人成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啊!現在我國與你聯合,正是替你報仇啊!」楚王終於為毛遂感動,與平原君歃血為盟。毛遂也簽了字,然後對其餘隨員說:「你們也在堂下簽字吧!你們只是庸碌的隨從,不過靠人成事罷了。」 應用「因人成事」這句成語源自上述故事毛遂最後說的話,凡是有人能力不好,又不盡力做事,處處只倚賴別人幫忙他完成,我們便說這個人只會「因人成事」,含有嘲諷鄙視的意思。(註1) 引用相關文獻註1:成語故事<插圖本>,石光中編著,西北出版社,頁58。註2:成語故事集,張行編著,龍韻出版社,頁199、20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