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6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融會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十」之效,吾恐其莽鹵滅裂,而終不能有所發明也。 〔注解〕 (1) 舉一而三反:指列舉一例而能曉喻其餘各事。見「舉一反三」。 (2) 聞一而知十:形容人稟賦聰敏,領悟力、類推力強。見「聞一知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使富裕。《國語.吳語》:「裕其眾庶,其民殷眾,以多甲兵。」《荀子.富國》:「足國之道,節用裕民,兒善臧其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胡亂、任意。如:「輕舉妄動」、「妄下斷語」。《三國演義》第二回:「蹇碩設謀害我,可族滅其家,其餘不必妄加殘害。」
得意忘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豈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見邕書,追求鍾王以來字法皆可以通。然邕書未必獨然,凡學書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餘,余偶從邕書而得之耳。 〔注解〕 (1) 邕:李邕(西元678∼747),字泰和,唐揚州人,李善之子。玄宗時任北海太守,世稱李北海。為人剛正不屈,後為李林甫所害。精書法,初學王羲之,復自成一格。擅以行楷寫碑,筆力雄渾,風骨勁拔。 (2) 筆法:寫字作畫時用筆的方法。 (3) 相類:相似、相像。
虛有其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唐代的鄭處誨在《明皇雜錄》中記載,唐玄宗時中書舍人蕭嵩,長得高大,留著鬍子,相貌英偉俊秀。有一天晚上,蕭嵩被唐玄宗臨時召見,要他草擬一道任命蘇頲為宰相的詔書。蕭嵩寫好後呈給玄宗過目,文中以「國之瓌寶」一詞稱讚蘇頲,但「瓌」字是蘇頲父親的名諱,於是玄宗要求蕭嵩當場更改。蕭嵩又急又害怕,流了一身汗,久久不能下筆。過了好一會,玄宗走到蕭嵩身邊觀看,看到他只將「瓌」字改成「珍」字,其餘的都沒改。等蕭嵩退下後,玄宗把草稿扔在地上,說:「蕭嵩只是外表長得好看罷了!根本沒有什麼內涵。」後來「虛有其表」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空有華麗的外表,卻無實際的內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清潔的。如:「汙水」、「汙泥」。《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褚少孫補東方朔傳》:「飯已,盡懷其餘肉持去,衣盡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絲、麻、棉等抽成線紗。《晉書.卷九○.良吏傳.吳隱之傳》:「裁留身糧,其餘悉分振親族,家人績紡以供朝夕。」
鋌而走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絳,雖我小國,則蔑以過之矣。今大國曰:『爾未逞吾志。』敝邑有亡,無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餘幾?』又曰:『鹿死不擇音。』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1>;不德,則其鹿也,鋌2>而走險,急何能擇?命之罔極,亦知亡矣。將悉敝賦以待於鯈,唯執事命之。」 〔注解〕 (1) 則其人也:此指以人臣之禮相事。則,效法。 (2) 鋌:音ㄊ|ㄥˇ,快速奔走。
約法三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以我要和父老們重新約定法律,新的法律只有三條,就是: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受處罰,搶劫者要判刑。其餘秦朝的苛法全部廢除。」百姓們知道了這個消息,都非常高興,更加愛戴劉邦,為日後漢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約法三章」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泛指事先約好或規定的事。
目光如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巾重擲在地,咬牙大罵:「你是在毀掉自己的萬里長城啊!」這件事傳出之後,北魏人就謠傳說:「道濟已死,其餘的南方人都不足畏!」果然就肆無忌憚地南侵。「目光如炬 」這句成語即出於此,原是形容人怒視時的眼光;後來也用來形容目光有神,或比喻見事透澈,識見遠大。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