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8.09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印度潮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度大潮低潮所訂之基準面。
印度紅簾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canthocepola indica (Day, 1888)
體細長,側扁;體紅色;背鰭、臀鰭及尾鰭相連;口裂大,傾斜;背鰭有一大黑斑;體長可達35公分。
南日本、中國、台灣、菲律賓、東南亞、印度
棲息沙泥質底的肉食性魚類。
以底拖網漁獲,非經濟性魚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紅簾魚科(Family Cepolidae)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印度山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株20-35公分高。假球莖倒卵形或近橢球形,2-3節,假球莖會由短跟經連結成一串。葉單生,狹橢圓形或狹橢圓披針形,長9-14公分,寬1.4-2.5公分,在葉基部漸狹形成似葉柄狀, 長2-3公分,葉先端尖。花序17-35公分高,在中下部位有2-3管狀鞘;花軸4-9公分高,散生4-10花;苞片長橢圓披針形。花深黃色帶有紫棕色線條和斑點,唇瓣紫白色帶有紅斑點;小花梗和子房長4-7公釐。花萼狹長橢圓倒卵形,先端尖;側萼鐮刀狀。花瓣狹卵形或狹卵披針形、鐮刀形,先端尖;唇瓣倒卵橢圓形或廣橢圓形,基部爪狀並有明顯的囊,前半部3裂或全緣;側瓣多變,橢圓到卵形,先端鈍,或根本不存在;中央瓣近正方形到近圓形,邊...
印度下彎毛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圓形
印度異額瓷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名Porcellanid crab,俗稱印度岩瓷蟹。 體型小,身體極為扁平,觸角長,頭胸甲長約0.8公分,一般輪廓大致接近三角形,額角相對較窄,中葉呈狹圓形。全身呈淡藍色和暗褐色的雜斑。螯腳長,腕節前緣近端有一寬的鈍齒,後緣遠端有一鈍或略尖的齒,掌部外緣光滑,鉗指內側有短而密的刷毛。步腳的前節和腕節前緣無刺;前節的中段有暗褐色帶,指節白色。
印度金鈕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年生草本。莖斜倚而後直立,節不長根,莖綠色或紅色,無毛。葉對生,葉緣牙齒狀,葉柄長2-6.4 cm,有窄翅。頭花單一,頂生或腋生,總梗長3.5-12.5 cm;頭花筒狀,有400-600朵管狀小花,小花花冠黃色,5裂。瘦果冠毛為2不等長的剛毛。

印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年生亞灌木。高可達2 m,全株密被具柄之星狀毛,並疏生皮刺。莖直立,基部木質化,上部多分枝,小枝圓柱形,褐色,嫩枝綠色。單葉,互生,或一大一小成對併生;卵形至濶披針形;兩面脈生疏生皮刺;先端鈍,其短尖。花兩性,總狀花序,腋外生;花冠輪狀,藍紫色,5 裂。漿果球形,熟時橙紅色。
印度粒毛盤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囊盤表生,凹盤,直徑約1.5-3.0厘米,具有短柄,柄長0.5厘米。子囊盤新鮮時為黃色,乾燥後轉為淡棕色,子囊盤邊緣披覆白色短毛而子囊盤外被的毛為淡棕色,末端無明顯樹酯狀分泌物,無菌絲層。毛為圓柱形,有隔板,整個覆蓋著顆粒,子囊盤邊緣的毛薄壁,最寬處約4.0-4.5微米;外被的毛壁厚,最寬處約4.5-5.0微米。子囊圓柱棍棒狀,頂端近圓錐形,(102.5-) 115-127.5 (-150) x (7.5-) 8.8-11.3 (-12.5)微米,無產囊絲鈎,具有8個子囊孢子,以梅瑞氏染劑染色子囊孔口變藍。子囊孢子為圓柱形,無色,(37.2-) 50-75 (-85) x (1.2-) 1....
印度網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活型:短草型。
印度洋奇鮟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相當狹長,前方寬大;頭部扁平,相當寬;上頜向前延伸遠超過下頜。眼睛相當小。第一背鰭棘特化成為吻觸手,吻觸手相當短,位於上頜內部,完全被餌球所包覆;餌球具有兩對設附肢以及一末附肢,皆單一不分叉。上頜具有許多勾狀犬齒,下頜齒較短。體表完全覆蓋特化之圓形鱗片,各鱗具有一中央棘。背鰭與臀鰭相對,接近尾鰭。體色深棕色,上頜內部具有黃色類似螢光顏色,腹部具有白色不規則斑塊。各鰭相對較黑。本種自1912年發表以來,僅在台灣發現兩個新個體,兩者之餌球相異性高,但因模式標本之餌球損壞,所以無法確認何者為真。(何宣慶 2012/12)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